带领骑兵赶到北门,廖化汇合了另一支同样被挡在城门之外的骑兵。
合兵之后,汉军骑兵重返西门。
城头上的江东军议论纷纷,声音中透着慌张,但是,江东军并没有采取实质性的守城行动。
汉军骑兵就在城下休整,城头上却根本没有守兵使用弓箭射击。
江东军很可能根本就没有做好应对汉军攻城的准备。
此时,武陵兵主力还没有到达战场,骑兵并没有随军携带任何攻城武器。
等汉军步兵到达现场,或许,汉军可以轻松破城,但是,将士们会浪费更多时间,内城的敌人或许会进行更充足的准备。
看到面前这些并不算高的内城城墙,廖化下令骑兵准备下马,强攻城墙。
在局部战场上,百余骑兵倒也算得上是一股较强的兵力。
命令传达到军中,骑兵们立即开始下马。
将士们分成两组,少部分擅长使用弓箭的将士对城头进行压制射击。
汉军主力则使用绳索,尝试攀爬城墙。
廖化的命令简单清晰,要求将士们登上城头,建立起立足点,掩护更多将士登上城头。
等到汉兵全数登城之后,将士们直接杀向城门,杀散江东军守兵,为后续到达的汉军步兵打开进入内城的通道。
得到廖化的命令,汉军将士立即开始执行。
不少骑兵在行军过程中,都随身携带了绳索,这时候,绳索成为了攻城的最好工具。
骑兵们把系上石头等重物大重物朝着城头抛了上去。
大部分士兵的臂力或者准头不够,绳索飞到半空,便无力落下。
即使有个别绳索成功飞上城头,也很难固定住。
为了攻上城头,廖化派出了全部士兵,身边根本没有留下卫兵。
人一多,汉军将士的攻城方式也开始增多了。
有些人使用笨办法,试图通过叠罗汉的方式,爬上城头。
有些人准备取巧,挥舞短刀,戳在城墙砖缝中,打算采用登山的方式攻城。
成何站在廖化不远处,他捡起一根绳索。
由于没能找到合适重物,成何解下了短刀,把刀柄系在了绳子的一端。
随后,成何开始转动绳索,把栓了刀片的绳子,朝着城头掷了上去。
成何的运气不错,一次投掷便顺利成功。
而且,刀片似乎卡在了城垛的缝隙中,成何向着怀里拽了两下绳子,绳子似乎很牢固。
廖化立即下马,从成何身边的跑过,“踩着我的肩膀,跳上去。”
说完,廖化一路小跑,来到城墙墙跟,身体半蹲,重心下压,保持住平衡。
廖化大声喊道,“快上。”
成何没有进行回应,但是,身后传来了急促的脚步声。
廖化的肩膀传来了短暂的剧痛。
很快,肩膀上的压力消失了。
廖化抬头,向城头望去,成何凭借着这一跃之力,已经飞到了城墙的一半位置。
成何的速度几乎没有减缓,他两手拽住绳子,踩着城墙表面,一步一步朝着城头爬了上去。
城头的江东军被汉军的弓箭手压制了,一时之间,他们拿成何没有办法。
廖化亲眼看到成何的身影消失,顺利杀上城头。
低下头,廖化看向身边目瞪口呆的兵将们,喊道:“都在等什么,赶紧给我上。”
廖化补充了一句,“多带几根绳索,拴在城头,记住了,一定要守好绳索,不能被敌人砍断了。”
将士们得到了提醒,立即展开行动。
为了节省时间,不少人采用了与成何相同的方法。
通过助跑和踩着廖化的肩膀跳跃的方式,加速攀登城墙。
另一部分兵将,采用自己的方法,同样杀上了城头。
随着汉军登城的部队越来越多,城头的喊杀声也变得愈发强烈。
有汉军士兵来到廖化身边,把廖化替换了下来。
再次抬头,廖化看向城头,城头上已经垂下了不少绳索。
这些精锐的汉军骑兵拽着绳索登城。
不时有绳索掉落或者断裂,不断有新绳索从城头垂下。
江东军在汉军的进攻下,几乎没有还手的余地。
江东军会被汉军百余人杀的异常狼狈,廖化倒也非常理解。
即使汉军骑兵绕着内城整整一周,江东军的守城准备却依旧不充分。
内城和外城加起来,江陵有两座城墙防护,城池的防御确实增强了。
但是,内城守兵也因此变得麻痹大意。
守城资源大多用在外城,内城虽然有部分精锐值守,但是,这些精锐根本挡不住汉军的精锐骑兵。
姚泰的反叛,分散了江东军为数不多的预备兵力。
重重原因共同影响下,江东军战事不利。
判断城头上的情况已经尽在掌握之后,廖化开始组织士兵直接撞击城门。
将士们就地取材砍断了一根小树。
树木并不算粗,却已经够用了,士兵们抓住树干,一遍遍冲撞城门。
如果江东军援兵能及时赶到西门,封锁住城门,把汉军赶下城头,这场夜袭对汉军来说,只能算未尽全功。
将士们还得部署兵力,强攻内城。
然而,汉军援兵先江东军一步,赶到城下,这些体力更加充沛的将士开始投入战斗。
得到生力军的支援,汉军迅速杀散了城头的敌兵,攻陷了内城西门,大军源源不断杀入内城
通过传令兵,一道道命令下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216795/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216795.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246章 突袭内城)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烽岳键客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