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躲到路旁,阵型混乱,甚至打算从侧翼进攻破城锤部队的江东军将士,遭到汉军步兵的阻击。
就这样,队率一行人很快攻到了江东军将旗下。
敌人的反击很顽强,但是,逃兵的数量却越来越多。
汉军将士一**的发起冲击,终于,江东军崩溃了。
一小撮士兵,护着将旗,往东门方向移动。
廖化不甘心就这么放任鲜于丹撤离,他立即组织起身边的士兵,对将旗发起冲锋。
丢下几具尸体之后,这一伙儿江东军终于明白了自己无法全身而退。
扔掉将旗,江东军兵将们化整为零,分散逃亡。
廖化不认识鲜于丹,盲目的追击,没有任何意义。
命令士兵缴获了鲜于丹的旗帜后,廖化要求将士们开始集结。
鲜于丹终究分散了汉军的很多注意力。
当廖化意识到要对江东军败兵发起追击的时候,江东军的主力败兵,已经溃败了。
汉军毫无疑问,取得了胜利。
江东军主将亲自带兵驻守北门,虽然给汉军强攻北门制造了麻烦,却也导致了江东军的迅速崩溃。
对防守方来说,透支了预备兵力,其实不是一个好的做法。
当汉军突破北门防线,冲入营地之中,江东军也就没有了反制力量。
江东军根本无力反抗,全军开始溃逃,廖化的面前,闪过一个又一个江东军士卒惊恐的面容。
比起追杀敌人,汉军现在最重要的任务,是巩固战果。
派人守住北门的这几处缺口之后,廖化开始带兵进行朝着东门行进。
廖化倒也没有盲目追击,严格控制行军速度。
江东军兵力高度集中,却也给汉军制造了麻烦。
在敌人东撤的时候,汉军没有能力将他们完全留住。
所以,廖化派出少量士兵,提前从营内展开迂回,尽快到达东门,制造混乱,阻止江东军溃兵出营。
汉军的主力保持阵型,跟在敌人身后。
就这样,汉军主力在大营东门处,围住了大批因为混乱无法出营的江东军败兵。
杀掉几名慌张的败兵,现场的其余江东军都投降了。
汉军利用最快的速度缴获了敌人的全部武器,同时,把这些降兵控制起来。
留下小部分兵力守卫东门,确保江东军的败兵无法继续从东门离开。
廖化带领着大量汉军,从东门离开,出营之后,将士们转向南方,列队行进。
兴山的江东军援军迟迟没有赶到战场,廖化却不敢大意,他必须要把这股力量计算到战局部署中,做好防卫。
到达南门,廖化看到了敞开着的营门。
南门外的汉军数量并不多,关平似乎也杀进了营地里。
留守的这些汉军正在竖起木栅,由此可见,关平对兴山的江东军,同样有所防备。
廖化立即带兵向前,跟关平留守在营外的这支部队合军,接管了指挥权。
由于汉军没有足够的木栅,为了加强防守,很多废弃或损坏的武器,也加入到了防御中。
汉军小心翼翼的戒备着,然而,准备却没有派上用场。
除了少数从身后大营侥幸逃出的江东军士兵,汉军并没有遇到任何成建制的敌人。
直到廖化得来了关平的报捷,确认对方已经和宋万会面,汉军夺下了整个营地,江东军的兴山援兵,都没有加入战局。
孙桓似乎对鲜于丹的部队太过信任,战斗才会打成这样。
敌人完全没有做好东岸大营被汉军攻克的心理准备。
汉军抓捕了大量江东军俘虏,缴获了很多战利品,夺下了东岸大营。
但是,廖化没有选择继续带兵南下,和陈邵会师。
为了夺取东岸大营,汉军消耗实在太大,将士们需要休整。
廖化吸取了谢旌偷袭汉军防线失利的教训,派出大量斥候和值守士兵,警戒着南方。
同时,汉军发动战俘,修补防御工事,依托南门外的木栅,新增设了一道临时防线。
在消耗战俘们体力的同时,汉军加强了东岸大营的防御。
廖化的谨慎并不多余。
当天晚上,江东军水陆齐出,试图夺回东岸大营。
廖化和关平两人早已划分好了责任区。
关平守在营内,挡住了谢旌。
廖化依托临时防线,反击了鲜于丹。
一直厮杀到下半夜,江东军这才开始鸣金收兵。
即使敌人退兵了,廖化依旧没有疏忽大意,反而增加了警戒兵力。
……
第二天,在将士们休整的时候,廖化召集了关平和宋万两将。
廖化需要部署接下来的战斗任务。
从事后了解的情报来看,宋万的那只奇袭部队在攻营行动中,立下了大功。
宋万那一支利用快艇,从水路发起突袭的小股部队,比起声东击西的关平,牵制了更多敌人。
快艇的突然南下,打了江东军一个措手不及。
敌人虽然知道汉军缴获了江东军的两艘战船,他们却似乎完全没有料到,汉军敢利用两艘快艇,发起进攻。
派出快艇上前盘问的时候,敌人根本就没有做好战斗准备。
宋万很果断,不理会盘查的士兵,直接朝着敌营加速。
快艇强行靠岸,汉兵登陆之后,杀散了江东军留守部队,宋万带领将士们,在营区内大肆放火。
江东军缺乏一套快速准确的示警手段。
当宋万和关平一西一南,同时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216795/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216795.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176章 破营之后)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烽岳键客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