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隆帝闻言,忍不住高兴笑道:“爱卿历练多年,已领悟了举重若轻的为官之道,实在了得!看来,不历州县,不入台省的规矩,还是有道理的。好!户部的事,朕就全权交给爱卿了,再不过问!”
顿了顿,又道:“爱卿,两江总督孙克清,一月内给朕上了三道密折,弹劾江苏巡抚吴醉,贪赃枉法,卖官鬻爵,结党营私,毫无底线,将江南官场糟蹋的一塌糊涂!爱卿在江南多年,以为这吴醉,到底如何?”
林如海闻言,敛起面上的微笑,皱起眉头道:“吴醉啊……回皇上,臣对此人还真不是很了解,但江南官场上,贪腐横行,确有此事。不过,孙大人是久历官场,见惯风雨之人。等闲昏官庸吏,还不至于让他一月内连上三道密折弹劾。由此可见,那吴醉必定是十分过分了。”
景隆帝脸色阴沉,道:“吴醉,还有那个江南提督王可化,求到了甄家头上。甄应嘉那个蠢货,居然还有脸上折子替他们说话!不知死活的东西!”
林如海闻言,眉头愈发紧皱,轻声叹道:“甄家……有些麻烦。”
吴醉、王可化,原就是太上皇旧臣。
哪个封疆大吏,不是天子的心腹之臣?
若说这两个已经有些棘手,那甄家就更麻烦了。
甄家,某种程度上来说,就和太上皇的家生子一样。
俗话说的好,打狗还要看主人。
甄家的奉圣夫人对太上皇有十年抚育之功,太上皇幼时最艰难的时日,是甄家奉圣夫人,以无微不至的慈爱护佑了他。
念及这份恩情,太上皇六次南巡,四次住在甄家,当着随驾王公百官的面,指着奉圣夫人言其为“吾家老人”。
奉圣夫人每年生辰之日,宫里并诸王府,不知多少礼送来。
甄家自从二十年在江南任职之后,便是天子耳目。
这等圣眷,也奠定了甄家成为江南第一家的底蕴。现在奉圣夫人还在世,宫里还有个甄太妃,景隆帝就算是想动手,都困难。
“不过,臣有一法子。”
眼见景隆帝脸色黑成锅底,林如海心中都为之憋屈,他沉吟稍许后,微笑道。
景隆帝忙问道:“爱卿有甚么法子?”
林如海笑道:“皇上,湖南巡抚王成敏,算起来,也是太上皇的心腹之臣,但在太上皇旧臣中,此人勉强算是一股清流了。虽然难免和光同尘,但就臣所知,其在任上,兴教化,修水利,重农桑,可算一个干臣。皇上何不将其调入江南为巡抚,再将吴醉以升官之名招回京来,查办之!”
“王成敏?”
景隆帝想了想,道:“朕记得,他和你,也是同年罢?”
林如海点头道:“正是如此,臣才敢举荐他。虽然王大人远无法和孙大人相比,但想来应该能在孙大人的容忍之内。有他居中当缓冲,孙大人拾掇起江南官场来,也不至于发生过大的动荡。”
景隆帝闻言,若有所思的缓缓颔首,正这时,忽见一红衣大太监捧着一特制皮匣进来,躬身道:“万岁,湘南巡抚送来的紧急密折到了。”
景隆帝闻言一惊,和同样惊诧的林如海对视一眼后,忙让内侍取了来,戴荃仔细检查过火漆口后,方再用金钥打开皮匣上特制的锁,取出密折,献给了景隆帝。
景隆帝打开一看,眼睛登时一亮,哈哈大笑道:“林爱卿,你所言不虚,你所言不虚!两湖,终于下雨了!哈哈哈!下雨了!”
任何一个皇上,都不希望湖广出现灾难,因为,湖广可是天下粮仓。
湖广熟,天下足!
这话可不是说笑的。
……
就在景隆帝和林如海为两湖下雨而感到兴奋激动的时候,贾琏也再一次的被请到了荣庆堂里。
贾琏是不想来,但是却又不得不来,因为贾环从族学里逃学了。
贾琏在知道之后,也是一脸的无语,来到荣庆堂,便看到贾环跪在荣庆堂里,低着头,一脸的惨白。
贾琏在整顿族学之后,便要求所有贾家的孩子,只要愿意上族学,就要接受族学的规定,不允许有逃课的行为,你可以不去,但是不能逃课。
而且不去还要请假,而请假到一定程度,族学就会除名。
嗯,大宝玉现在就不在族学里。
除了这些之外,族学还有之前提到过的一些训练,比如说跑步,举重,仰卧起坐,引体向上,蹴鞠,还有骑马,射箭,各种兵器的训练,
另外还有琴棋书画,四书五经。
当然了,学生们也分文武科,文科主要学习四书五经,琴棋书画,以及骑马,射箭等。
而武科则不一样,武科在早晨学习了四书五经之后,在下午还要习武,光是每天三千米的跑步,就足以让很多学生头疼了。
所以,在族学里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216641/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216641.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二百四十五章 林如海和江南甄家)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黑色尼古丁谢谢您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