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按Ctrl+D收藏本站!我的书架

大魏春- 第三三零章 又见《三国志》(3/3)

文/眀志
大魏春 | 本章字数:1517  | 大魏春txt下载 | 大魏春手机阅读
推荐阅读:三国之吕布天下大明1624启明星探案集风流三国一品官人代嫁弃妃最强区小队开局站在人生巅峰忍校教师,我教书就能变强乱世国宝庶子风流唐龙争霸
实用的是牧民救治牲畜的手段。

但胡保宗又讲,说李承志亲口承认,用的是华佗秘术?

难不成,是见孤已病入膏肓,李承志怕担责,所以不敢说实话?

一瞬间就想歪了十万八千里,高英的脸都白了。好不容易喘匀了气,才哄小孩一样的问道:

“李承志,你畅言便是,便是说错了也无妨……这是孤在初一那日于光风园赏游,不慎脚滑落入草中划伤所致……御医看过,称是激起了火毒,发了脓疮……”

说到一半,高英一顿,紧紧的盯着李承志,声音都好似颤了起来:“那依你之见,是否为此症,又该如何治?”

不怪她这么害怕。

宫中的御医全看过了,问哪一个都说是小伤,数日就可痊愈。治法也是大同小异,无非便是破疮、排脓。

但针扎了三四回,消疮的膏药贴了十几副,汤药也是喝了十几灌却都不见好,反而更肿了?

高英甚至怀疑过自己得的是不是如三国时的刘表、曹休一般的毒疮,已无几日好活了……

王显赌咒发誓,称不至于此,劝她调心舒性,这病才好的快,高英才算是半信半疑。

但此时直觉李承志言不尽实,高英又疑神疑鬼起来。

离着近两丈,又不好一直盯着看,李承志那知道高英已被自己吓了个半死。

何需依我之见?

这分明就是很常见的伤口发炎、感染。但不知为何,高英竟拖了七八日都不见好?

要么就是御医没怎么注意,伤口没怎么消毒,导致二次感染了,要么就是高英身体的自愈能力比较差。

至于怎么治……看着这青肿的程度,再算算时间,想来下面脓应是化了七八成,无非就是破疮、排脓,敷伤药,宫中的御医都应该会治才对?

李承志顿时冒出一丝念头:怕不是高英怕留下伤疤,不愿挨刀吧?

真要是犯了公主病,那就等着拖成败血症吧……神仙来了都没救。

心中狐疑,正犹豫着要不要劝一劝,或是说两句车轱辘话拖过去。无意间迎上高英的目光,竟似吓懵了一般,李承志心下一动:留点疤而已,又不是留在脸上,至于么?

罢了,九成九会是亲戚,能劝还是劝一下的好。

再者,也不一定会留很大的疤。便是有,也不一定祛不掉,记得蛇油膏就有这种功效。

邙山上的菜花蛇不要太多,抓一条暴晒两天就是这东西……

李承志的语气很是诚肯:“臣虽不擅医术,领军之时倒看过几本医书,此症无非便是这割疮、放脓、祛腐……宫中御医应是都会的……

也请殿下莫要讳疾忌医……便是稍有疤痕也不定就能找出一二祛疤之术……”

破疮,放脓她知道,御医都是这般说法,但李承志说的并非刺,而是割?

还有这祛腐是何意?

高英猛的一喜:李承志果然会治?

随即她又有些懵:看他说的这般轻松,好似并不是大病。反而误以为孤怕留下疤痕,所以才拖成了这般?

什么跟什么呀?

孤难道不知“养痈长疽,自生祸殃。”的道理?

“除了破疮与排脓,竟还要祛腐?”

高英咬了咬牙,“不知你是从哪本医书上看来的?”

哪本医书?

好像都有吧!

转了个念头,李承志又细细思索着。

还真不是他吹牛。

别的自然是糊弄人的话,但医书却真看过不少。当然是因为怕死,也为了活的长久些……

但越是回忆,李承志的脸色就越不自然。

张仲景的《金匮方》,好像没有……

葛洪的《肘后方》,好像也没有……

陶弘景的《名医别录》,更没有……

这些书中虽有毒疮,也就是感染起脓的疗法,但全都是用针破疮、外敷拨毒,再加内服排脓之类的方法。

自己这是犯了经验主义,一想到化脓,就想了用刀割……

思来想去,好像就只有《三国志·华佗传》中提到过几句:若病结积在内,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

恍然间,李承志不由自主的想到了给胡保宗填肠子的时候,拿《三国志》糊弄他的场景。

真是见了鬼了,难不成还要这般糊弄高英一次?

看他竟似变了脸,高英也跟着变了脸,急声逼问道:“哪本医书?”

李承志只觉嘴里直发苦,索性心一横:“《三国志,华佗传》!”

女官一声惊疑:“《青囊书》?”

青囊书个毛线!

李承志颓然一叹,无奈道:“就是《三国志》……”


状态提示: 第三三零章 又见《三国志》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快捷键←)上一页:第三三零章 又见《三国志》(3/3) 返回《大魏春》目录下一章:第三三一章 你茬的好人才(快捷键→)

推荐阅读大唐:长乐请自重,我是你姐夫寒门风骨从嬴政开始:历代皇帝陆续降临红楼:开局加载嫪毐模板三国:幽燕铁骑踏天下南宋之帝王大业最强大唐之席卷天下烟冥望阡陌三国:重生为阿斗,开局扶刘备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开局成为诸葛亮师弟汉末逆流(三国杀之成王败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