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口一侧的平地上,立着一座约两人高,两头细中间粗,像是一只大腰鼓一样的炼铁炉。/p
高炉半边在外,用来鼓风、出渣,以及出铁水。半边用土围住,建成了一座高台,与炉口齐平,以供铁匠操作。/p
整体看起也就半间房屋大小。/p
这是正儿八经的高炉,并非如坩埚炉一样,光抬了个名头。/p
但要论工序,将矿石炼成块炼铁,要比坩埚炼刚简单的多。/p
无非就是粉碎矿石——入炉——混和催化剂并焦炭烧,然后烧出铁水。/p
这样炼出来的块炼铁,十之八九是生铁。/p
而且已经除了一次磷和硫,品质比当初李松和胡保宗比高平镇买来的高多了。/p
剩下的自然就是除碳,或和以熟铁,用坩埚炉炼成钢。/p
之所以不用坩埚炉直接烧炼矿石,是因为坩埚炉不好除渣。/p
往上追溯,其实西汉时期的汉人,就已经会修建大炉子用来烧炼铁矿石了,不过修的比较臃肿,至少有眼前这一座的五六倍大。/p
但至多到宋朝时,高炉技术就已经很成熟了。不但能将渣水(铁水和炉渣)分离,甚至还会鼓热风(空气加热)。/p
而这些技术,基本已是人力炼钢技术的巅峰,所以往后的一千年,至工业炼钢普及之前,技术基本再未进化过。/p
包括建国之后的大炼钢时期,造的高炉也罢,炼铁的技术也罢,大都和宋朝没多大区别。/p
因此,宋朝的造甲技术已相当先进了,有时宋兵和金国的铁浮屠作战时,需披三层步人甲,但全重也才七八十斤。/p
所以,大宋之所以被人说怂,绝不是大宋百姓的锅,应该问问赵氏皇氏才对……/p
……/p
一群铁匠围着地下的那滩铁水,就真如见了神迹一般。/p
从未见过,铁这般容易就炼化的?/p
怪不得郎君不远千里,也要让白甲营遁到此地?/p
原来是有好东西……/p
看到李承志和李松等人,一群铁匠飞快的散开,让出路来。/p
李承志走到近前,凝神一看,眼睛猛的一鼓。/p
虽然已经凝结,但他哪里能认错:这绝对是块炼铁(初级铁料),而非烧结块(炉渣)。/p
再说了,如果炉温不够,也根本炼不出烧结块。/p
不应该啊……/p
李承志捏着下巴,狐疑的看着老铁匠:“如何炼出来的?除了磁石外,你是否还往炉中加了其它物事?”/p
他怀疑,老铁匠是不是机缘巧合之下,扔了块石英石或是石灰石进去。/p
如果催化剂足量,不用焦或是煤,也确实能把矿石炼化。/p
特别是石英,一般的磁铁矿中往往有伴有石英矿脉,被老铁匠误当成铁矿石很正常。/p
老铁匠更懵逼。/p
他仔细的回忆着:“再无加过任何物事啊?就是小老儿从哪堆磁石中随便捡了几块,扔到了炉中……”/p
等于是问道于盲?/p
算了,还是自己去看吧……/p
李承志暗叹一声,又道:“磁石在哪,带我去!”/p
“朗君请!”老铁匠领着李承志到了高炉之后。/p
不大的一堆石头,有黑有黄,还有的反着光。/p
只是随意瞅了一眼,看到夹杂在其中,或白或紫,或绿或黄的一堆碎石渣时,李承志猛的一愣,竟“哎哟”一下叫出了声。/p
什么石英,这特么是萤石。/p
李承志都想给自己两耳光。/p
亏自己还是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高材生?/p
还哪里有脸说,这是前世的老家,踏遍了每一寸土地的地方?/p
知道老家有金、有铜、有铁、有煤,还有粘土,怎么把老家还有萤石矿这一点给忘了?/p
也可能是因为关中没这东西,再加用处好似不怎么广,自己一时没想到。/p
其实用处还是有好几样的。/p
炼钢时能当催化剂和助熔剂使,助熔的燃点比石英要低,同时还能除硫除磷。/p
这个作用其实可有可无,虽说各地都有,储量还极大,但大都埋在地表以下。/p
相比较起来,只要有沙子的地方就有的石英砂,岂不是更容易得到?/p
李承志觉的稀奇的是,这玩意可是能用来蚀刻玻璃的……/p
想像一下,发给士卒的那些五颜六色的玻璃珠子上面,要是再能多出一副龙、凤等神兽,或是山川河流的图纹,这个年代的人会是什么反应?/p
绝对能被抢疯……/p
更关键的是,带绿的荧石,夜里可是会发光的,在太阳底下晒个十几分钟,足足就能亮一晚上。/p
除了吸收光源后会发亮之外,这东西发热后也会发亮。/p
李承志记的小时候,捡这么两块东西藏在被窝里一阵乱磨,随着一股焦臭味和一阵石渣子乱飞,被子里就会被照亮的情景……/p
然后,一晚上都会被扎的死去活来,睡不安生。/p
而且十之八九,第二天还得挨老娘的一顿好打……/p
所以,古代所谓的夜明珠,其实就是这玩意。/p
包括孙殿英从慈禧嘴里挖出来,新世纪后被拍了八个亿的那一颗,主要成份和李承志手里的这些绿色石渣绝对一模一样,都是氟化钙。/p
而后世被从荧石矿中挖出来的,一吨也才几千块……/p
但谁让那一颗是文物呢?/p
这东西在古代之所以那么贵,其实和铜在唐以前也很贵是同样的道理:被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214184/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214184.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二百四十七章 收智商税)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眀志谢谢您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