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个小道术,施展容易,没啥威力,但非常非常的实用,甚至能纳入修行界的基本法则。
他们这般研习,转眼就到了天黑。小葵叫了几次饭,都不见动静,也知哥哥姐姐在做着一件大事,不再打扰。
……
时间一点点流逝,聚气香燃了一支又一支。
俩人完全沉浸在《玄珠心境录》中,就像两个发现新大陆的探险者,每挖掘出一段有价值的信息,或者可以使用的道术,都会产生一种难以形容的亢奋和成就感。
这种亢奋贯通着全身,以至于忘记了饥饿,忘记了疲惫。他们多数时间都在沉默,偶尔才冒出一声,有时相和,有时争吵,然后又是沉默。
“奇趣篇第七章开头,岳真子提到师祖轶事。”
杨逸抬起头,道:“叶天师有双铜印遗世,乃是驱魔重宝。印文一为‘南阳开国’,一为‘道经师宝’。前者似乎早已遗失,后者在松阳叶氏宗祠供奉。哎,我记得你以前做过相关收集。”
“我查过很多资料,叶氏宗祠人丁凋落,那枚法印确实保管了上千年,不过在建朝前夕,也莫名其妙的丢了。”
小楠顿了顿,道“还有一口大历钟,存放在桃溪镇延福寺,相传为叶法善所铸。不过有另一种说法,说是他成仙后58年,这口钟才铸成。我去和尚庙找茬的时候,特意瞧过,就是一口凡钟,没什么特别的。”
“哦,不过这些信息也很有价值。”
杨逸想了想,道:“我们应该把它们按年代梳理,自己编纂一本《修行轶闻录》,算是启蒙读物也好。”
“正有此意。”小楠笑道。
交流完这些,俩人又是不语,继续揣摩,挑拣。
《玄珠心境录》里的东西,一段段一字字的被扒干抹净。有些内容实在深奥,但又觉得很有用处,只能暂且摘取,单独存放一枚玉简,日后慢慢研究。
如此过了三日,总算挖出了一个比较厉害的道法。
“布虚术,双足离地行走,踏风而行,速度极快。”杨逸通俗易懂的介绍。
“离地行走?”
小楠皱眉,问:“可是缩地成寸?”
“不是。”
“可是神行千里?”
“有点那个意思,效果怎样,学会了才能知道。”
杨逸拿着一枚玉简,提议道:“最好作为遁法类,单独列册。”
“可。”
又过两日,小楠也有发现。
“小搬运术,将另处空间的实物搬运到此处空间,将此处空间的实物搬运到另处空间,不能作用自身,体积不能过大。”她解释的也很通俗。
“可是五鬼搬运术?”杨逸来了兴趣。
“五鬼搬运是求财法,用符咒驱使五鬼,帮忙运财。那是下茅山的龌蹉手段,弄不好还会被五鬼反噬,上不了台面。”
小楠白了他一眼,道:“这个术是正统道法,也能作为遁法类,一并列册。”
“可……呃,你说的算。”
道法之中,一般与空间转移、交换有关的法术,都称作遁术。比如逃遁术,就有五行遁法,利用五行之物远遁千百里。
还有隐遁术,将自己身体隐去;还有九宫遁术、穿墙术等等。
小搬运术貌似作用单一,但实战性超强。两口子瞬间领会,对其超级重视,甚至列在布虚术之上。
……
整整十五日之后。
随着吱呀一声,那扇木门终于被拉开,俩人面容憔悴,拖着疲惫的身子走出静室。
这段时间,他们只吃了少量的食物和水,每天每刻都在消耗着精气神,纵然有聚气香补充,也是快到了极限。
不过内心却是异常兴奋,他们不仅整理了《玄珠心境录》和两枚玉简,还将白云山现有的全部道法、凡术,一一列册。
原本很贫瘠的修行底蕴,在等级和逼格上,一下子就拔高不少。
正映了杨逸的那句话,马无夜草不肥。
山谷,老树下。
杨逸和小楠各捧着一杯灵茶,慢悠悠的品着,身姿歪斜,半瘫半坐。他们在屋里憋了十五天,消耗太大,这会一放松,只觉内心空虚,连话都懒得讲。
白云山的茶园已经铺开了一部分,主要集中在后山。
节点的灵气属木、属土,极适于植物生长。茶农种下茶树,本想着明春采摘,谁成想在今冬就收获了一波。
一般而言,2-4月采摘的是春茶,等到5月,茶树的一个生长周期就基本结束。然后到6月,开始新的周期。6-7月采的称夏茶,8月的称暑茶,9-10月的称秋茶,11月以后就是冬茶。
他们喝的,正是冬茶。
“呼……”
杨逸将空杯放在石桌上,提起水壶沏了第二开,然后才抬眼,看了看对面。
对面是海葵和小糖,俩妹子紧闭双目,一言不发,好似神游太虚。而在她们跟前,齐整整的排着七枚玉简。
小楠用青玉石做了五枚,杨逸把那两枚玉简中的残存气息抹掉,也留作自用。他们刚好整理出七个分类,内容其实不多,但对末法时代来讲,已是相当宝贵。
自此,白云山一脉修行七篇:
第一篇,有《踵息法》:修炼的同时也在淬炼精气神,修行速度和积累深度当世第一,可到人仙—神仙—地仙境。
同册在列,另有《无间无界幻术》:将其拉入幻境,幻境中生,则人生;幻境中死,则人死。除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213759/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213759.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197章 底蕴)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榨菜炒肉丝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