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旨卫队大老远而来,自然是要招待的,冉明栗暗暗观察,那名给自己送信的人席间滴酒不沾,显得十分谨慎,而且也时不时在看他,他确信,这人应还有话要交代。
待众人饮乐尽兴,冉明栗这才跟着那送信人来到帐外。
问道:“相爷可是还有话要交代?”
那人谨慎的看了看四周,这才低声道:“长宁王还活着,宰相已到虞城,国公爷按信中指示前往便可,军中有长宁王探子,需小心行事。”说罢也不管冉明栗懂没懂,便径直离开了。
没错,故弄玄虚,越玄越可信,特别是长宁王还活着这件事,恰当的印证着“皇城有变”。冉明栗十分清楚,长宁王乃秦庸的心头大患,他还活着,那就说明泰安的形势十分不乐观,所以他信了。
月黑风高夜,正是杀人时。
冉明栗领着一个副将及三十名好手,借着夜色掩护,悄无声息的离帐东行,出了警戒范围便打马狂奔,虞城离此只有三十里路,很快便可到达。
但是,他终究是没有到达。
安州已出了中原,多是沟壑,铺着不少黄土,月光倾泻,一片惨白。
狂奔的战马仿佛嗅到了杀气,前蹄高举,长嘶不止,冉明栗的马队被前方突然出现的一人一刀所阻断。
“什么人?”冉明栗谨慎的问道。
“要你命的人。”
“你不是相爷派来的?”
“相爷远在泰安,自然不是。”
冉明栗心中一激灵,向左右递了一个颜色,三十一名久经沙场的武士弹指间便形成了防御之势。
“所以秦相根本就没有来虞城?”冉明栗冷冷的问道。
“不错,可是你知道得太晚了。”
“你是卫戎人?还是长宁王的人?”
“都不是。”
凭他多年征战的直觉,冉明栗知道眼下绝不止他一个人。
他的直觉没错,一共有五个人,每人一把长刀,刀未出鞘,但已觉寒气逼人。
可冉明栗不怕,征战沙场数十年,他饮的血比别人喝的水都多。
突然,风起。
拦马者一马当先,身形已近,但刀鞘还未落下原地,只听“噗哧”一声,冉明栗边上的一名悍卒便已身首异处,这动作太快了,快得冉明栗还未反应过来便只觉脖颈一凉,他下意识的举刀格挡,只听“铛”的一声,悠然起了几丝火花,这一声响也让他清醒了几分。
也就在这么一刹那,另外四名杀手也都掩杀了过来。按理来说,冉明栗带出来的这三十一名将士无一不是以一敌十的好手,奈何对方实在太快了,刀锋过处,杀气绵延,似那水填石缝,风入长林,当真是无孔不入。战场上讲究的是阵法,但凶悍杀手几经闪躲、刺杀,加之手中暗器的配合,不一会儿便将他们的防御打了个七零八落,这些个久经沙场的悍将哪里见过如此杀招,只抵挡了那么一会儿便被击杀了个大半,黄沙像食客,月光就着血。
至此,冉明栗才觉大事不好,他本想组织众人撤离,奈何眼前那拦马者不仅寸步不让反而步步紧逼,刀刀致命,他甚至连喘气的机会都没有,这时候,战场上那头疯狂的雄狮彻底被激怒,冉明栗大吼一声,架起砍刀轮了一个圈,终于逼得拦马者后退一步,他也终于觅得机会审视一下眼前情形。
不看还好,一看更觉命不久矣,他带来的三十一名好手,已经全部倒下,包括那名最后倒下,目光中透露着难以置信表情的副将。
再然后,便是五名杀手围攻自己。
他已记不清自己到底抵挡了多久,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挨了多少刀,一刀、两刀、三刀……直到全身被血染尽,再无丝毫力气,这才扶刀跪地,眼含不甘和愤怒。
“老子沙场征战数十年,却不想最后死在一帮江湖杀手手里,可恨,可恨呐。”冉明栗用尽最后一丝力气怒吼道。
一名杀手欲挥刀斩下冉明栗头颅,拦马者制止道:“留他全尸。”
他这样做自然是这样做的好处,当然,也有几分对冉明栗的敬佩,战士断头应在战场,而不是这里。
月光突然变得很冷,黄沙也贪婪的吸进了冉明栗身上留下的最后一滴血。
三军统帅,一代名将,国之柱石便凄然的陨落在了这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大渊的命运也将随之发生彻底的转变。
这一场刺杀没有任何其他人看见,也好,谁也不想见大渊的支柱惶惶丧于此处,遗憾,竟然没有人看见鼎鼎大名的血蝙蝠如此凶猛,击杀三十余名高手几乎不费吹灰之力。
冉明栗的近卫找了很久都没有找到冉明栗,直到一位副将想起他曾交代军中诸事暂由他代理这才觉得事有蹊跷,一番询问,哨兵告知冉明栗已于前一晚轻骑出营,副将这才带着人沿途寻找,他们自然找到了冉明栗和倒在地上的三十一名士兵尸体,副将知道大事不妙,立马一面修书回泰安,一面整军防守。
军中诸将多年在战场杀敌,似乎不太会勘察现场,只知杀手刀刀致命,所有随冉明栗出营的人没有一个活口,冉明栗依旧保持着跪地不倒的姿态,怒目圆睁,满脸愤慨。诸将无不心寒,随之而来的是愤怒是无助,只有一名叫做田冲的小校在众人的怒骂和哀嚎声中仔细的勘察了死者身上的伤痕,开始有些不解,尔后仿佛有所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213574/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213574.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血蝙蝠)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烟云公子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