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在滁州的图兰冰穆与邱心志却十分着急,特别是邱心志觉得兀考先如此冒进十分不妥,佑州乃中州门户,必然是大渊精锐之所在,图兰兀考先如此硬拼,得来的惨胜并无意义,所以他急忙建议图兰冰穆下令兀考先停止进攻。
可这兀考先早就杀红了眼,假意生病不接王谕,亦不听图兰博秀建议,待传谕者离开,他即刻召集兵马准备继续南下。
这一次,跟随兀考先南下的汉将肖春成感觉很不对,因为他们的进攻实在是太顺利了,几乎未遇到什么抵抗,但兀考先被堵截了这么长时间,难得如此顺利,先前连图兰波秀的建议他都未听,更别说一个汉将的建议,所以他一声令下之后,大军继续开往佑州腹地,肖春成虽有忧虑,但毕竟主帅是兀考先而不是他,所以只得听令而行。
这一夜,狂风暴雨,兀考先不得不下令暂住休整。
突然间,暴雨的嘈杂声中混着喊杀声传来,北弃人还在分辨到底是雨声还是人声之时,大渊士兵已然欺身而来,为首者正是冉明栗,北弃人这段时间实在太顺了,根本不会料到大渊士兵会在雨中出现,一时间,昏黄的积水变得殷红,只是这一次几乎都是北弃人的血,图兰兀考先匆匆上马,意欲领兵冲击,这向来就是他们的优势,奈何大渊士兵已然靠得太近,骑兵的优势根本无从发挥,数万北弃人命丧佑州的暴雨之中。这其中就包含汉将肖春成。
兀考先带着残兵匆匆北逃,冉明栗命令大军穷追猛打,暴雨让兀考先苦不堪言,同时也给了他逃生的机会,由于雨雾过大,反倒掩盖了北弃人逃离的踪迹,大渊士兵追出百余里后便失去了北弃人的方向,兀考先带着剩下的三万余人撤回到了图兰博秀驻扎的桐州鹿鸣,见到图兰博秀,兀考先跪地哀呼,大道“悔矣悔矣”,图兰博秀深知兀考先乃北弃猛士,此次败在自傲之上,见此情景也无可多责,只得军呈滁州,请大王视下。
听闻兀考先大败,图兰冰穆一时气急,如若他谨遵军令,定然不会出现如此危局,北弃大军好不容易拿下的桐州在兀考先的冒进之下又被大渊夺回了一半,要不是图兰博秀在兀考先要挥军南下之时留了一手,这桐州怕是白打了。
违背军令,鲁莽冒进,这是为将者之大忌,自然也是不可赦免之大罪,依邱心志建议,图兰兀考先必须伏法,但营中多是北弃人,求情者甚众,图兰骨柔也认为虽然兀考先冒进有过,但毕竟依旧占着半个桐州,不说有功,起码能抵过,邱心志也清楚图兰冰穆并不想要兀考先的命,所以也不再言语,众议之下,图兰冰穆下令夺去兀考先的先军统帅一职,降为百夫长,以观后效。
留下一条命,兀考先也总算松了一口气,但听闻是邱心志建议要杀他,这让他心里又多少有些恼怒,认为邱心志之所以想要将他军法处置,并不是因为自己战败,而是因为跟随他出战的汉人肖春成阵亡,邱心志想要报复他,他愈发不懂为何自己的王要信任一个汉人,在简短的悔过之后,他又开始盘算着如何复出,以后定要证明这个邱心志的各种办法是幼稚可笑的。
冉明栗在桐州一战功成,让朝廷稍稍安了几分心,不光如此,冉明栗在桐州的战力也让聂无相暂时放弃了进攻佑州的想法,很简单,如果真的把朝廷逼急了,说不准便会促成冉明栗进攻安州,这个冉明栗就想幽灵一样,始终让卫戎人不安,既然如今他在桐州与北弃人鏖战,那不妨先维持现状,让他们彼此再耗耗,然后再想其他办法。
如今大渊这张棋盘可不仅仅是两方博弈,而是多方角力,只要其中一颗棋子打乱了平衡,那所有的布局都得重新估量,冉明栗就是这样一颗棋子,他这一战,让北弃人攻势大减,卫戎也不得不放慢进攻的节奏,图兰冰穆和邱心志商量着先放弃滁州,毕竟出兵滁州本就是为了牵制大渊兵力而为进攻桐州提供机会,现如今桐州局势转变,为保预定计划不致彻底重来,多方合计,只得先放弃滁州而聚兵桐州,以保住好不容易得来的城池。
北弃人从滁州撤兵,长宁王宋尧趁机夺回了被其攻占的几座重镇,而冲锋者自然便是陆文昭,如此一来,长宁王在滁州彻底树起了威名,而陆文昭也在自己的功勋榜上添上了隆重的一笔。
可是这又轮到秦庸不舒服了,长宁王在滁州机缘巧合之下建立了不小的功名,而自己力保的太子却在深宫之中无所适从,如果任由事态发展,长宁王宋尧的威信将会越来越大,而宋骁太子的位置能否保住便成了疑问,可眼下强敌环伺,他也着实没有办法去有效的限制长宁王势力的增长。
拿下滁州,收归民心,长宁王宋尧自然打算再进一步,那就是将兵力南移,向佑州靠近,恰此时,渤州来报,说陶臣末与王金易双剑合璧,在尹州大破陆家军,抢夺了不少城池,这让陆文昭显得有些焦急,这厢自己的主子长宁王想要移兵佑州,而那边自己的兄长在尹州失势,本来胜败乃兵家常事,偶尔败下阵来也无可厚非,但尹州一失,渤州陆家与程锦尚之间完全没了缓冲地带,这会让他们显得十分被动,思来想去,也不知如何是好,便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213574/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213574.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四面楚歌)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烟云公子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