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阵吵闹,宋继焦头烂额,想了想,问道:“宰相,今日你为何不说话?”
“陛下,立储是大事,陛下心中应早日决断才是,既然今日大家各执己见,臣还是先不说为好,依臣看,今日便先到此为止吧,陛下也累了,待陛下心中有了决断再说此事吧。”秦庸有意中止了朝堂上的争吵。
“好好好,朕正有此意,立储之事,日后再说,日后再说。”
没有结果才是秦庸最想要的局面。
宋继退朝回到寝宫,稍稍休息了一会儿之后便又开始去摆弄自己亲手打造的家具,这时候,下人来报,说是秦庸求见,宋继一脸不悦,但想了想,今日也多亏他为自己解围,于是便很不情愿的将其唤了进来。
“宰相又有何事?”
“陛下,今日朝堂之上,争论立储之事虽说暂时告一段落,但既然被人提起,以后怕是少不了再起争执,陛下还是早些决断的好。”
“秦庸,适才在朝堂之上,朕让你说你不说,退朝之后,朕不想听你反倒来说了,你什么意思啊?”
“陛下,臣只是觉得此事早日做个决断才好,免得今后陛下每日早朝都要被这件事所困扰。”
“你不用说朕也知道,你是骁儿的外公,自然是为骁儿说话来了。”
“陛下,臣所作所为皆是为了陛下和大渊的江山,不敢有半分私情呐,臣今日来也不是为了晋安王来的。”
“噢?那朕倒要听听了,你说吧。”
“按理说,立长是最合宗法也是最没有争议的,可陛下这些年来一直没有立,自然是担心晋安王太过怯弱,相反,长宁王又过于刚毅,要想成为我大渊太子,自然要有如陛下这般睿智,二位皇子所表现出来的怯弱、刚毅都无法让他们成为太子的最佳人选,但人无完人,臣以为,谁能继续保大渊江山稳固,谁才有能力胜任太子,而眼下也正好有机会让两位皇子好好表现表现。”
“说下去。”宋继停下手头的活儿,示意秦庸继续。
“眼下南境各州都或多或少有些乱民,其中大部分都是些草寇,不足为惧,只有这个程锦尚,手下兵多将广,是块硬骨头,臣以为,不妨让二位皇子各自领兵去会会他,一来可以练练手,二来嘛,谁要是最终剿灭或者说能削弱了程锦尚的势力,那谁便有这个能耐当太子。”
“哈哈哈哈,秦宰相,这宰相肚子里不仅能装船,还能装不少主意啊,好,朕看你这个主意不错,这件事便依你的意思去办,但是有一点,无论成败,务必要保证二位皇儿的安全,如若有什么差池,主意是你出的,朕拿你是问。”
“陛下放心,带兵打仗,主帅自然不必冲锋陷阵,臣一定交代好,战事胜败其次,二位皇子的安全才是最重要的,只是,让二位皇子上阵,臣怕被二位皇子误会,恐怕还得陛下”
“来人啊,拟旨。”宋继看了看秦庸,知道他的意思。
差不多同一时候,云阳府彩旗迎风,气氛热烈,各种礼器已经就位,陶臣末、王金易、王立阳、魏文忠、瞿红袖等人肃立江岸,待司礼敬完祭品、宣完天书,程锦尚款款而来,众人行礼,大呼王安,江边人头攒动,或兴奋异常,或好奇不解,程锦尚登座宣誓,意气风发,待各项礼制走完,差不多用了一个时辰,如此,渊德帝承乾二十一年,程锦尚于云阳称王,恢复祖荫名号“宁安”,云阳将军府也自改“宁安王府”。
自称为王之后,程锦尚麾下军制并未急着变更,云卫大将军依旧是陶臣末,随他从黔州归来的李秀、季河清则在云卫中各辖一军,任都尉,魏文忠、王立阳依旧作为陶臣末的副将统辖云卫,按照瞿红袖自己的要求,她仍旧以王府幕僚的身份协助程锦尚谋事。
程锦尚自号为王的消息很快便传到了泰安,除了戚凝玉,其他人都无比惊诧,特别是秦庸,他提请两位皇子率军讨伐程锦尚的事还未完全落实,程锦尚便先给他送了个大礼,这让他无比愤怒,想不到程锦尚已然不再掩饰他的野心了。
渤州的陆守夫同时得到两个消息,一个是皇帝下旨让他派兵跟随二皇子长宁王讨伐程锦尚,一个便是程锦尚已经在云阳自号为王。想都不用想,第一件事肯定是秦庸的主意,秦庸知道自己已经不再受他管控,便利用他是长宁王亲信这一点让他调兵攻打程锦尚。至于第二件事,确实让他有些惊讶,想不到程锦尚竟然如此着急的称了王,虽说野心昭然若揭,但也不得不佩服他的胆魄,看过消息之后,陆守夫很快便将其知会给了自己的两个儿子。
“我们该怎么做?”陆文昭在自己的府上咨询着手下的谋士焦连宋。
“在下愚见,公子还是要坚持向陆将军进言先不要急着出兵,不妨先看看这程锦尚能掀起多大的风浪。”焦连宋淡然说道。
“现在还不?这程锦尚都称王了。”
“公子,在下一直都认为程锦尚作不作乱都是朝廷的事,我们只需坐山观虎斗就可以了,待将来两败俱伤,公子再随陆将军进军泰安,一切都自然而然啊。”
“可眼下程锦尚势力逐步壮大,将来要是他真打败了朝廷,我们再动手会不会太迟了?到时候我们如何向长宁王交代?”
“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213574/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213574.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深宫暗流)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烟云公子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