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陶臣末刚才的那句话只是一根针,那么这一番分析便是万株箭,梁平川感觉到了从未有过的无奈和挫败,他一心只为报效大渊,想不到,最后还是会被自己人捅一刀,虽然目前只是陶臣末的推断,可是以他对秦庸的了解,他相信陶臣末所说的会变成现实。
梁平川未再说话,他只是盯着天影关,盯着陶臣末,盯着程锦尚,然后哈哈一阵狂笑,他突然感觉到自己老了,感觉自己已经不适合征战了,真真切切的想起了自己已经七十多岁了。
梁平川的笑,笑得陶臣末和程锦尚万分怅然,笑得不远处的陆文霆万般心酸。
良久,梁平川止住了笑声,缓缓道“若真如此,老夫认命,大渊也认命。”说罢,他意味深长的看了看眼前那位不怒自威的云麾将军和那位沉稳内敛的白衣少年,跳上马去,一声大喝,疾驰离开。
梁平川从来没想过,自己会被两个年轻人的话带到无言以对,更致命的是他竟然在内心深处十分认可他们说的那些,现在想想,自己去劝降的想法甚至十分可笑。
远在云州的梁云碧并不知道天影关外发生的一切,他依旧在计划着下一次进攻,他的计划也不总是能顺利进行,一来,云阳在云州粮道加强了护送兵力,二来,他手下的这些兵几乎未上过真正的战场,多年懒散早就让军人的意志力被磨灭得所剩无几,再加之南方丛林湿气甚重,部分士兵水土不服,长久奔波,不少人已经有些抗拒执行命令了,按照梁云碧的作风,杀一两个典型以正军纪并不是什么难事,可是他并没有这样做,他不是怕手下哗变,相反,他只是觉得十分失望,这不是大渊的子民,更不是大渊的兵,这些人想的是如何活命,而不是如何为朝廷效力,他也十分理解,如此朝廷,想要人人忠心耿耿几乎是不可能的,不过他并未放弃,他心里明白,只要自己的父帅还没有下令撤兵,他便会按照计划继续进行,尽管有人不甚情愿,但他威严仍在,攻击粮道的任务还是在继续着。
程锦尚很头痛,这梁云碧果然是厉害,这么些日子下来,从平田运来的粮草几乎让他劫了个精光,王金易奉命追缴梁云碧,可云州山高林深,几次出击,竟未寻得对方半分踪迹,再这样下去,云阳将士断粮怕是难以避免了,于是便又召集诸将商议对策。
虽说陶臣末推断秦庸最终会来云阳抢功,但是具体多久,谁也说不准,更重要的是,来抢功的人还未必一定会输。
厅中众人一时沉默。
这时候,边向禽突然有了主意。
“既然秦庸早晚会对云阳下手,而梁老将军对云阳的威胁又是如此之大,那我们为何不让秦庸这个小人早些来呢?”
“老弟,有何高招?”程锦尚迫不及待的问。
“咱们云阳不是快支撑不住了吗,那行,咱们也不掩饰,就把这个消息传到泰安,说得越严重越好,你想啊,秦庸要是听到这个消息,他能不心动吗?云阳支撑不住了,与其让老将军来拿头功和不让自己来吃下这块糖呢,他一定会以为这是取代老将军最好的机会。”
“有道理,有道理!”程锦尚闻言十分高兴,继续问道厅中众人“诸位以为如何?”
唯今之计,没有比这个更好的办法了,所以陶臣末、成言吾等人都十分赞同,如今云阳众人,可能从来没有这般想念这位大渊的宰相过的。
很快,云阳城危的消息便在泰安散播开来。
聂无相与安影栋等人闻此消息竟是十分不安,如果梁平川真的拿下了程锦尚,那眼下大渊便再无如此有用的搅局之人了,起码短时间内不会出现,聂无相立即指示安影栋,想办法让秦庸尽快召回梁平川。
得此消息,秦庸自然是十分高兴的,不对,应该说是万分高兴,他一直在苦苦等待机会将梁平川取而代之,如今正是最好的时机,恰好安影栋也建议他尽快派人接手渝州,不然将失去千载难逢的机会,几乎不用衡量,秦庸便进宫去讨要圣旨去了。
时间又过去近十天了,梁平川心中的不安已经开始慢慢减少,他开始慢慢的认为陶臣末的推断错了,因为不管如何,眼下进宫云阳的时机已经成熟,云阳已经断粮很久了,他只需要再多一两天,就可以拿下关内十余万饥饿的大军,陆文霆也跃跃欲试,跟随梁平川的这段日子,他已经学会了不少,眼下就是检验成果的时候。
整军,壮行。
正待上酒洗刀,突然圣旨到了。
“君承天命,皇帝诏曰平叛督帅梁平川自奉旨南下剿贼以来,已一月有余,所耗军力之多、军资之重已负朕之所托,然乱贼程锦尚之流依然盘踞大渊重镇,不见其损,时日之长,至不忠之举表于天下,引天下乱民效仿,大渊四境不安,渝州战局不利,主帅难辞作战不力之责,然念夺回渝州有功,功过互除,特着,除去梁平川帅印,即日回朝听训,令,王惊澜为渝州云麾将军,钟杰为渝州刺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213574/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213574.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山雨欲来)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烟云公子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