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茂学点头,一五一十地向皇帝阮敛汇报了自己这趟远游,对于大禾王朝境内山水神灵监察一事的所见所闻。
那阮敛也笑着听着,并未打断郭茂学的汇报。只是,他刚才问的,可不是这些啊。
那位大禾王朝诏神司封诰使,说了约莫一炷香的功夫,终于讲完了一国之地山水祠庙的修建进度,在山水神灵的统御之下,各方山水,又是如何与一国气运相辅相成,使得我大禾王朝蒸蒸日上的。
讲完了这些繁琐的大禾王朝的自家事,同时也是郭茂学的分内之事。
郭茂学这才说起来,关于青阙王朝的“别人家的事”,也就是他的分外之事。
甚至,郭茂学连自己的先生,那位儒家圣人许常,寄给扶桑王朝庙堂之上,几位学生的三封书信,此事也告诉了皇帝阮敛。
其实许多消息,大禾王朝皇帝阮敛,早就在第一时间知晓。只不过,阮敛还想听一听,这位诏神司封诰使的话。
可能身为君王,即便是同一件事情,也想要听听不同臣子对这件事情的见解。
即便是早已知晓的事情,也想要假装不知道,然后听听臣子会不会对自己有所隐瞒。
在郭茂学说完以后,阮敛点头微笑。
从郭茂学口中透露出的关于青阙王朝的消息,基本都跟阮敛之前收到的消息一致。
这位大禾王朝的皇帝阮敛轻轻点头,重复了句:“辛苦了。”
其实远谈不上什么信任不信任。
只不过是一座王朝的君王,身处权力漩涡的正中心,逢人对事,都难免多留一份心眼,旁人觉得他多疑也好,觉得他不愿意相信别人也罢,都只是习惯使然。
可能每一个细微之处的君王习惯,都能让一座王朝、一座藩属小国,在历史的洪流之中,多游一阵。
小心驶得万年船。
————
“宗?”
李子衿面带疑惑。
此时马车,已经行驶入落京的蓬鹊巷,据说扶桑王朝曾经有位名为扁鹊的神医,曾在蓬鹊山学医、行医、采药,医术高明,名扬天下,救治了许多得了疑难杂症的病人。后来扶桑王朝为了纪念这位神医,便在落京之中,取他曾行医过的蓬鹊山的蓬鹊之名,修建出一条巷弄。
扁鹊没有来过扶桑京城这条蓬鹊巷,而如今的蓬鹊巷中,住满了医家子弟,其中不乏那传闻中“包治百病”的医家高人,据说药到病除,神奇的很。
宫子繇与其中一位医家高人相熟,其实幼年还曾跟随那位医家前辈在京城外的几处山脉上山采过草药,双方之间既有师徒之名,亦有师徒之情,更不必说宫子繇背后的扶桑世子身份了。
于情于理,那位医家高人,想必都不会推辞这位世子殿下的请求。
这便是宫子繇带李子衿来蓬鹊巷的理由。
曹旺停下马车,对马车车厢中的宫子繇说道:“世子殿下,蓬鹊巷到了。”
宫子繇点头道:“李兄,先处理你朋友那事儿吧,关于这个‘宗’字,咱们可以慢慢谈。”
李子衿率先下跳下马车,宫子繇看了眼方向,对曹旺说道:“你驾车回宫,路上不要停下与‘我’交谈,就当做我还在车厢里的模样。稍晚一些,我会走山水法阵回宫。”
那侍从曹旺点头应是,最后朝这位扶桑王朝世子殿下行礼之驾车离去。
李子衿跟在宫子繇身后,往蓬鹊巷深入,这才刚入巷口,少年便闻到好大一股子药味儿,就像是这条街巷,都是用药山堆砌而成的一般。
看着那锦衣少年剑客捏鼻子的表情,宫子繇哈哈大笑,“李兄,忍忍吧,这蓬鹊巷就是这样,要实在不行,你就用你那快如风的身法,一溜烟儿走到底去,我们要找的那位医家前辈,就住在蓬鹊巷最里头。”
李子衿想了想,还是摇头道:“算了,咱们是来求人帮忙的,这么风驰电挚地从人家门前过,不太好。”
那位扶桑王朝世子殿下点头笑道,“还是李兄重礼数。”
两人缓缓步行,来到蓬鹊巷最里头的一座小院。
宫子繇伸出双指,轻叩院门两下。院门自行打开,二人一次走入院中。
一位身穿素衣的老人正站在院子里,身旁站着个小少年,十二三的模样,眼睛上被蒙了布,在少年周围摆着十数只药罐子,每一只药罐子,里面都装有数十种不同的药材合煎。
而那个少年,便一直靠嗅觉,微微转身,向身旁的老师傅将药罐子里的药材名称、作用、药性与毒性,都一一说出。
而老人只是双手负后,笑眯起眼,很是满意地不断点头,偶尔会伸出一手,轻轻在徒弟头上敲一个板栗,并教训道哪里说错了,或是哪里有所不足,药性与毒性介绍的不过到家。
宫子繇与李子衿走入院中时,那被蒙着眼的少年既听见了动静,又闻到了二人身上的香气。
“师傅,有客人来了。”少年轻声提醒道。
那老医师反手就给自己那徒弟脑袋上敲了一记板栗,说道:“废话,当为师是瞎子吗,我自己有眼睛,不会看啊?啊?”
两个“啊”,敲两下板栗。
老医师命令道:“继续闻你的药,别管旁人。”
那少年委屈巴巴,接着下一只药罐子念下去。
宫子繇和李子衿也不着急,就只是安静站在一旁等候。
直到天蒙蒙亮。
那少年和老医师,真就在院子里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213447/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213447.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两百三十一章 识龙术识龙)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祠梦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