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心莹是灵修观的天师,当然有一座自己的天师府,但易心莹却不喜欢住在那里,觉得那里太过热闹了,所以常年都是居住在天师洞里的,给人居住的山洞肯定不会像人们想的那样潮湿阴冷,相反,那里反而阳光明媚,整洁的都不像是个山洞,那是真要打个比方的话,倒是有点像陕西的窑洞,冬暖夏凉,而且在洞里面还供奉着一座较小的太上老君像,老君是易心莹最为推崇的对象,认为老君便是大道之身。
而此时易天燕几乎能够肯定自己的妈妈肯定不在天师洞里,而是在天师府里端坐着等他。没走多余的路,易天燕一路小跑来到天师府,果不其然,易心莹就坐在这里等他。
“妈。”
“不要叫我妈。”易心莹反推一句话是令易天燕完全措手不及。
“啊?”什么情况,我还不至于差到被逐出师门的地步吧?
“说了多少次,在观里就要叫我师傅。”
嗨,原来是这事啊,害我白担心了一场,“好的妈......”易天燕一抬头就看见易心莹凛冽的目光,连忙改口,“师傅,师傅。”
天师府内供奉着三座神像,分别是元始天尊、雨晨大道君和太上老君,易心莹起身将易天燕领了过来,让他在元始天尊像前跪下,然后开始边绕圈边说事,“我在道观之中教导你的东西,相信你应该都记得吧。”
“是,徒儿全部都牢记在心。”
“那好,你可还记得那个道教成立的故事。”
“当然,战国时期,李氏俩兄弟登阳虚山求仙问道,幸得仙人所助,得天书《散华》十一卷与《弥礼》九卷,并令兄弟二人先后通读,兄弟二人读序不同,所感亦有不同,兄长先读《散华》后读《弥礼》,所感于‘阴阳相济,五行调和。’而弟弟先读《弥礼》,后读《散华》,所感于‘法相天地,道法自然。’兄弟俩人感悟不同,所领悟的精髓亦有所不同,兄弟二人都坚持自己的观点,不予退让,于是俩人纷纷下山创立门派,传道授业,是为阴阳家与道家。”
“不错,正是这个,那你可还记得那个‘旁门左道’的故事?”
“当然,是在汉宣帝时期吧,道法之术盛极一时,道家之中也兴起了各个大家族,分别探寻道法之道,在探寻道法的路上难免会出现一些不同的观点,但其中尤为‘左家’最为偏激,认为‘道本自然,根本无需礼法天地。’甚至接受并兼容阴阳家‘阴阳相济’的学说,提出‘阴阳法相,道法调和。’的观点。但这一学说被道宗的其他宗门视为邪类,不予接受,认为它是‘旁门左道’,并与坚持这一观点的左家相对峙,最终使左家离开了‘道宗’,失去‘道宗’支持的左家在中原难以立足,最后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没落消失。”
“说的不错,但从现在的观点来看,可能当初左家的想法是对的,可惜现如今《散华》和《礼弥》两书的真迹早已丢失,而现存的遗书之中又存有相当多的疑点,没错,现在道家的发展已经到达瓶颈期了,如果没有办法引入一些新的东西,道宗的发展岌岌可危啊。”
“那要怎么办呀?”
“‘取经’。”
“取经?从哪儿,左家早就已经在历史中消失了,而阴阳家则夭折的更早。”
“事实上,阴阳家并没有消失,它承载着一份强大文明的种子,在另一处地方发芽了。”
“哪儿?”
“日本。”
“你是说,现在阴阳家就在日本?”
“没错,不过只形成了一个很小的分支,那个地方的文化错综复杂,融入了很多其他国家及其他教派的思想,但现在看来,对我们来说至少是件好事。”
“从日本阴阳家的典籍中便可以找到最初仙书之中的影子。”易天燕幡然醒悟,但同时他又注意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谁去?”
“你。”
“我?”这也算是一件能改变整个道教历史的重大任务,怎么看都不应该由他这么一个小孩来担任吧,“为什么是我?”
“因为无痕。”易心莹解释说,“你现在是大二刚开学对吧,马上就是国庆放假了,放假过后咱们学校每年开放的两个国际交换生的名额就会被公布出来,当然你就会是其中之一,到时候你就会以中国交换生的名义去到日本大阪,并与当地的鹿见山神社取得联系,一年的时间绝对够你手抄阴阳家的典籍,当然与之相对的,我们也会对日本方的阴阳家提供对等的便利。”
“为什么一定要做到无痕?”
“因为不能让道宗的其他氏家知道,尤其是北方的驱魔龙族马氏一家,当然,夏家除外,因为他们也在这个计划当中。马氏一家虽为道教之中是最大的一家,但他在整个道宗的地位可谓是极其霸道的,他们占据着自秦岭以上的几乎全部龙脉,垄断了道家的绝大部分资源,可以说,道家现在发展缓慢,有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马家所致,如果我们能够得到阴阳家的典籍,联合夏家,就有机会打破马家的垄断。”
易天燕现在总算是能够理解师傅所说的了,但现在,他却选择沉默,他知道,他没有拒绝的可能,只有默许。
“那当初给我选择的日语系专业也是基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209025/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209025.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2章使命)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某燕姓大叔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