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船上搬来一只小板凳,递给孙秀芳:“快,坐下歇一歇。”
孙秀芳进入船舱,这里和岸上没什么区别。竹篾编制起来的小碗厨,里面放满锅碗瓢盆。泥草搪起来的锅炤,上面放着一口六
分中锅,里面正在炒着青椒肉丝。锅堂里烧的柴火,都是柳树枝丫。“啊哟,好多年不上船,乍上来一看,心里还真有点一见如
故感觉。”孙秀芳感慨着,仿佛回到从前。
慈家馨听了,笑着说:“三老太,您上岸多少年?”她知道,孙秀芳也曾经随刘志超,走南闯北生活在大船上好多年。吃的苦
不比谁少,但无论到了那个年代,以船为家的人们,基本上没有什么改变。如果非得说不同以往,那只能说人的生活条变了。还
有就是,住在大船上的人们变了。不再是像过去那样,省吃俭用。现在的大船上,无论春夏秋冬,什么蔬菜瓜果,咸菜萝卜,腌
制鸡鸭鹅猪肉等等,应有尽有。新鲜的找不到,烟熏火烤的肉制品,琳琅满目。
三太太孙秀芳见刘世洲婆娘问话,便一声叹息:“噢,我当初跟你老太爷上船,只待五六年。后来因为孩子在船上遇到刮风下
雨起大浪的天气,就害怕,不得已,只能带他们在岸上了。”说到这里,孙秀芳摇摇头,神情凝重,一幕幕往事,不堪回
首......
......那是一次满载而归的运输,船从钱塘江北上,由大运河进入长江口要塞排挡,准备度江北上,进入里下河地区。记得那
是一个夏天的早晨,天空万里无云。刘志超一看是个好天气,催促大家,收拾收拾赶快剩风平浪静,度过波涛汹涌的长江天险。
夏季正值发水季节,江面上虽然一帆风顺,可从上游喷涌而出的江水,犹如脱缰的野马,汹涌彭拜。大家一阵骚乱,手忙脚乱中
,一个时辰不到,便准备就绪。刘志超检查所有船只桅杆,风帆,以及船于船之间连接。包括船边上的防撞草垫,他都要亲自过
目,一丝不苟。
确认无误,随着刘志超一声令下,十五条大船,竖起桅杆,扯起风帆,扬帆起航。从运河口的八圩江堤,径直开拔对岸的运河
人口处......
正所谓天有不测风云。中午时分,船队离开八圩约莫两个时辰。天空中突然泛起黑云,一阵电闪雷鸣之后,江上面泼风泼雨。
刘志超急忙命令船队下掉风帆,落下桅杆。将所有船只,彼此用麻绳死死缠在一起,顺风逆流而行。
另外,采取用人划桨的办法,一点一点向江北划去。哪一年,她大姑娘才四岁,小儿子还抱在怀里。看着男人们奋不顾身的拼
命划船镜头,孙秀芳感觉到了末日来临。船翻人亡的恐惧心理,充斥着她整个脑海。因为,船队行至长江中心。一浪打在船上,
整个船都进入浪底。一波一高低,船上是没人能站得住脚。她是抱着儿子刘世全,将大丫头放在床上用绳子拴住,才得以脱身。
看着三太太神情严肃的陷入沉思,慈家馨当然明白三太太处在对往事的回忆中。谁愿意提起那些心酸往事,谁又没有过往事呢
?为了不让三太太伤感,慈家馨打断三太太对往事的回顾。她笑容可掬的对三太太说:“那也不错啊!五年跑过的码头也不会少
吧!”一提起跑码头三个字,孙秀芳来神了。
“嗯,南至大运河起点,北至大运河岔道口。西至陶瓷故里景德,进出东海,那一会好比走亲访友。嗨,为了生计,有生意就
做。你又不是不知道,老太爷这个人,是个钱罐子。只要能赚钱,不管多少活他都接。心底里,哪里还有家的概念啊!”孙秀芳
摇头叹息,语气中,暗藏着对死去刘志超的抱怨。好歹,那慈家馨轻轻地咪嘴一笑道:“三太太,船上人做生意,大体上都是这
个样。我们家刘世洲,活脱脱传老太爷的代。也是那里赚钱,就往哪里去。不过,和老太爷不同的地方就是:我们家刘世洲组成
的刘家庄船队,基本上航行熟悉河道。陌生区域,航道深浅难料。世洲这个人求稳重,他一直胆小怕事。大小生意赚钱就好,不
挑剔,也不嫌肥扞瘦。要说像他们这种男人的秉性嘛,唯一的好处就是:人缘好!”
这边,两个大人谈得津津乐道。码头上,不知道是哪一家小孩,突然指着水面上大声喊道:“哎,快来看啦!那水里站着一个
小老头。”码头上,人们嚯嗨嚯嗨忙得不可开交。对小孩子的一句话,谁都没有引起重视。如果,有一个人听了小孩子的话起疑
心:唉,小孩子看着小老头站在河中间的水面上,那别人为什么看不见?或许,这一会,能唤起人们的紧觉。只可惜,所有人都
认为小孩子胡说八道。童言无忌嘛!
船上的刘学优,见奶奶和人家谈得如胶似漆,长到七岁与船未磨面的他,看着船上的一切:什么篷帆、桅杆、揽绳、靠球、连
同撑船的篙子,对他来说是那么具有吸引力。好奇心诱惑他看看这个,摸摸那个。似呼忘记自己,是在船上、在水里。遗憾的是
,这一切,船上谈得起劲的两个女人,一个都未察觉。难得一见的她们,相见恨晚。好像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207924/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207924.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六十六章 德福正神作怪)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华夫子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