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注
1)说到这里,讲一个成语“靡靡之音”。以前柱子上学的时候,邓丽君的歌是不让听的,因为是“靡靡之音,黄色小调”。柱子还记得当年有关部门还有一个所谓“”的目录,禁止学生听。我很清晰地记着,里面有首歌叫《夜来香》。后来好奇在网上找来听了,咿咿呀呀地,“什么夜来香我为你歌唱”,觉得很普通,也不知道哪里有“黄色”的,只能说柱子的欣赏水平有待提高。
最早说“靡靡之音”的,其实是来源于“桑间濮上,靡靡之音”。所谓“桑间濮上”是指当时卫国的两个地方,那里是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地方。
2)其实,更早些年的时候,中国婚姻的主要模式就是自由婚姻,跟今天一样。春秋过后,中国很快进入包办婚姻时代,又过了两千多年,中国人才又重新取得了婚姻自由。只不过后来被带沟里去了。柱子虽然不是女权主义者,但是也反对包办婚姻,因为柱子也相信莎翁名言: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这里要讲的是,在当时,孔老二所推举的礼教还没有大行其道,各诸侯国都存在着“桑间濮上”,“靡靡之音”。比如燕国有“祖泽”,宋国有“桑林”,郑有“潦、洧”,齐有“社稷”,楚有“云梦泽”等等。这些地方,其实都是人类的圣地。
上一章讲过,数不近的婚姻虽说是家里老人指定的娃娃亲,但也还都是两情相悦的。那个时候,媒约之言、父母之命还不是十分厉害,惹毛了年轻人,“私奔”也是斯通见惯的。不过,私奔对女人来说不公平,“奔则为妾”。先秦那个时候,“妻”的权益是相当大的,西周那个时候,“妻”的身份是等同于丈夫的,权力是小于丈夫的。在更早之前,“妻”的身份也是等同于丈夫的,但是权力是大于丈夫的!有的人可能对此有异议。柱子认为,权力来自于实力。周朝什么都好,唯一不好的是,中国从此进入直男社会。中国远古社会一直赋予了女性更多的自由和权力。青台遗址发现,5000多年前的中国统治阶级,男性的上肢远没有女性发达。这说明什么,说明女性是当时人类改造自然的积极参与者,活跃度比男性还要大!这里要对这些摸金校尉赞一个,虽然没摸到夏朝的真东西,摸到这些也不错,毕竟能发现当年的北斗九星祭祀台,这个还是很了不起的。直到商朝,摸金校尉一直都发现女性在参与战争。据《盗墓笔录》记载,商朝最著名的战役也是皇后带人打的!这一切都可以说明,远古的中国女人是浪漫而幸福的。
3)不是后世“小叔子”的意思,大家别会意错了。虽然男风也是自原始社会就有的事,中国有,外国也有,但至少在春秋那个时期,这种事还没有公开合法化。我说春秋那个时代各种先进,可没包括这个。那个时候,全天下的姓很少,一共可能才二十几个,而且女人才称姓。我看了很多先秦,给男人起名字,用女人的姓。看了这部后,那些不用看了。西周当年定姓的时候,是为了“别婚姻”的。意思是,别娶错了。因为“同姓不婚”。你把男人称个“姓”做什么?前面都说了,从周朝开始,中国已经进入直男社会了。没有哪个男人会给自己头上按个姓的,那不太丢人了吗?你看古代人问陌生人都是,“你是何方人氏?”不是“你是何方姓氏?”而“氏”则是身份的标志。先秦那个时候人口比较少。一个小的诸侯国才一两万人。从春秋开始起,人类人口大爆发。在人名前面冠以“氏”号一是防止重名,因为早先时候人名都是一个字的多。跟今天那个tck什么的一样。顺带提一下,那个时候中国人说话是有清辅音的。所以真的跟英语很象!其二就是,“氏”也是身份(地域)的标致,类似于今天的“我爸是李刚”。比如陈国来的就叫“陈完”。他爸是修史的,他叫史实。再顺带说一下,您别小看“史”,“巫、祝、祭、祀、宗、史”这可是本套书的台柱子。按照今天的话说,“史”是上古巫术之一。后世的各种相面、谶言、算卦,风水等,都是“史”里面很小的一个分支。当然,这都得到后面才能说到。现在,还是请耐心地跟着柱子慢慢地探索这个未知的世界。
现在我们再讲讲女人的名字。先秦的时候,女人的名字是个大问题。现在先秦里那些女人的名字都没法看,要么起的不好,要么用的不对。那个时候,女人也是有小名的,“叔子”这种称谓是非常正式的称谓,可以等同于“字”,可以写在身份证上的。女人的小名就是后世所谓的“闺名”。一般闺名都是非常亲近的人才知道的,外人称呼女子的闺名是不尊重的。但凡成年女子有姓,有排行的,就不要称呼人家闺名,那个是不礼貌的。不韦的对象当然有闺名,但女人一旦许嫁以后就要“称字”,以示尊重。这种称字方法是排行加姓,即“叔”是排行老三,姓“子”,所以叫“叔子”。有人说,这样称谓,那重名的人不要太多!?呃,是的,你说的对。但是,当时女子的尊称就是这样的,好比今天的什么王夫人,赵太太等。现在你也知道了,那个“孟姜女哭长城”中的孟姜,其实是个没有名字的人。“孟”用在排行上,作老大讲,一般是给女性和庶子用的。男人或嫡长子叫“伯”。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207029/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207029.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17章压力压力)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伊布名柱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