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按Ctrl+D收藏本站!我的书架

春天里的祭祀- 第13章本是人生花季(2/2)

文/伊布名柱
春天里的祭祀 | 本章字数:1326  | 春天里的祭祀txt下载 | 春天里的祭祀手机阅读
推荐阅读:最强兵王在三国江山豪气山狼皇家娱乐指南极道狂飙李航许沐晴宣德朝晋庆回到古代的文武全才醉枕山河唐朝好舅子交锋带着系统回大唐
尉揣测,子牙、文王、武王当年真实年龄到底是多少,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当然,本书是,宁愿相信子牙活了八十岁,才遇到了文王。)还有一个拉低当时人们平均寿命的重要罪魁祸首就是青铜器。先不说铜本身就是重金属了,当时的人,为了青铜器更结实,还要加入锡、铅等。特别是铅,有时候能加到20!你说这不是作死吗?铅的危害大家都知道的,偏偏那个时候的人不知道。你说那些贵族为了装十三,喜欢用含铅的青铜器也就算了,但是不知道谁又发明了铅粉,给女子美白。哎哟妈呀,你说这女子爱美可不分贵贱,有点条件的女子就要上铅粉。女子一上铅粉,这祸害就多了。不仅仅是她自己,还能祸害到周边的,特别是儿童。所以说,重金属中毒也拉低了当时的人均寿命。但是,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那些接触不到重金属的人,虽然生活条件可能差了点,却有很大几率获得更长的寿命。

还要说明一点的就是“几百亩薄田”。可能有人看到“几百亩”就笑了,以为我写错了,其实没错!春秋早些年时候,只有少数国家农业科技取得突破,他们减少种田的数量依旧可以填饱肚子。宋国这种落后国家,依然是刀耕火种,农业还是“田莱制”,所以每个农民都需要种大量农田。所谓田莱制,就是你有一百亩地,事实上你只种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剩下的荒着,或者说是养着。在种的那块地叫“田”,不种的地叫“莱”。因为先秦那个时候农业还不是很发达,耕牛也没普及,化肥也没普及,如果一块田连续种的话,收成就会越来越差,所以需要通过这种方式来使得土地保持足够的养分,这样,农民不得不让地轮流上场。就是说,如果大部分农民有三百亩地,其实每年只能种一百亩地,剩下的地就荒着,过个一年、两年再种。有些人又要吃惊了,一百亩!不是有句话,就守着自己的那“一亩二分地”过日子吗,怎么会有一百亩!?首先,这个一百亩其实是有折扣的,因为算法的不同,那个时候的一百亩差不多就是现在的70亩不到一点。那个时候的粮食产量也很低,一亩好的也就100多斤产量,差的甚至就是几十斤。除去10的种子成本,30的税,到手里也就是个四五千斤的量,再去掉壳,也就剩下个两三千斤能吃的。一家四五口,吃个一千多,还能剩一半。这是年景好的。不好的情况就是颗粒无收,如果没有存粮那就要饿肚子了。据后世文献记载,春秋那个时候是三年一小灾,七年一大灾。象宋国这种靠天吃饭的垃圾国家,也就勉强能混个肚儿圆。而象齐国这种农业畜力化、农业机械化(最早使用铁器,或之一),或楚国这种农业生态肥料化(粪肥),农业水利化的牛逼国家,那要是不站在食物链的顶端,才叫没天理了。

虽然在当时,数不近一家在宋国也算小康之家,但是宋国是个经商气氛浓郁的国家,即使同为小康之家,互相攀比之心也甚重,他们最看重的是谁家有钱,而不是谁家田里的粮食够吃,加之数不近上三代人还是从宗周过来的,所以数不近家的左邻右舍,对他们这个外来户颇有几分看不起的意思——尽管热衷种田的数不近一家子,很多时候比他们过得还好。

在那个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时代,受到点当地人排挤,其实也算不得什么,唯一有影响的就是数不近和哥哥找媳妇遇到点麻烦,因为,媒婆不是天底下最势利的人,也是最势利的人之一。

·

备注

1)种田的农具,木头做的,铁锨的前身,挖地用的,它形状好像“凹”字屁股上戳一根棍。


状态提示: 第13章本是人生花季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快捷键←)上一页:第13章本是人生花季(2/2) 返回《春天里的祭祀》目录下一章:第14章浪子正途难觅(快捷键→)

推荐阅读大唐:长乐请自重,我是你姐夫寒门风骨从嬴政开始:历代皇帝陆续降临红楼:开局加载嫪毐模板三国:幽燕铁骑踏天下南宋之帝王大业最强大唐之席卷天下烟冥望阡陌三国:重生为阿斗,开局扶刘备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开局成为诸葛亮师弟汉末逆流(三国杀之成王败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