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按Ctrl+D收藏本站!我的书架

楚史乱国志- 第四百零六章 雒阳舆论,关键证据(1/2)

文/华舞云殇
楚史乱国志 | 本章字数:1848  | 楚史乱国志txt下载 | 楚史乱国志手机阅读
推荐阅读:大秦帝国之召唤天下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铁骨是怎么炼成的梦入红楼万事如易坏娘子:七夫之祸重生之将尊红颜铁血贞观我在大唐做善人谋动三国官门暖婚暄和皇贵妃传

不止城外大军布阵,势迫全城,就连雒阳城中,关于天子的流言蜚语也在逐渐传播着。

董卓的安排可不仅仅是针对那些达官贵人,说到底,在雒阳城中拥有最大影响力的甚至不是朝堂上的高官,也不是天子,而是那些普普通通的平民百姓。

口舌如刀,若将一个人推到风口浪尖之上,受尽众人议论,无论是谁,都要在精神与意志上被撕下一块血肉。

这才是贾诩谋划的诛心之策,在董卓尚且没有霍光那般巨大的影响力之时,在舆论上压制天子,发动百姓的力量,使得人人都认为天子德不配位,才有可能将对方拉下皇位。

奇怪的是,在这次事件中,其他拥有引导百姓舆论的世家都默不作声,默认了这件事在雒阳城内的传播。

他们有的是因为董卓的提前照会,有的是不愿招惹董卓,还有的世家纯粹是因为麻木。

在这些世家看来,天子的更替完全不会影响他们的利益,因而任由消息继续扩散,丝毫不做阻拦。

而且,存有这种想法的世家占据了绝大多数,这才是此事持续发酵过程中最为可怕的事情。

倘若往常时候,何进必然是第一个站出来制止这种传言的人,因为他与天子乃是血脉之亲,必定会鼎立支持刘辩。

而由于有人起头,不会承担主要责任,众世家纷纷效法,压制消息,那么即便有人刻意传播,也不会造成太大影响。

当下雒阳就缺少一名敢于站出制止之人,或许曹操可以,但他并不知道雒阳城内的情况。

而可悲又讽刺的是,唯一可能为刘辩出头的人,早在数日之前,便被天子设计斩杀,其麾下势力也被刘辩派出李旷清缴。

所以说一饮一啄皆含因果,刘辩当初一个看似正确的决定,却在无形之中削弱了支持自己的力量,从而导致了当下失控局面的发生。

正是由于无人阻拦,董卓提前的安排起到了超出想象的作用。在短短一夜之间,到太阳升起之后的数个时辰,消息传播的速度呈几何趋势上升,一发不可收拾,直至传遍整个雒阳。

就在董卓与刘辩对峙之时,不说人尽皆知,至少城中大半百姓都知晓了这个消息。

恐怕,对于刘辩来说唯一的好消息便是,雒阳城内的百姓大部分都不是热血上头的冲动之人,虽然被董卓散发出的消息所蒙蔽,对当下天子不齿,却仍然保有理智。

他们不会冲动到发动类似“逼迫天子退位”的游行,否则一旦失败,便会有性命之忧,因而他们所做的最多也只是在口头之上谴责刘辩,并未做出什么行动。

虽说人言可畏,但若使人言发挥效用也需要时间,至少,在当前这种情况下是对董卓没有什么帮助的。

这时,他正面临着这位天子居高临下的审问。

“雍侯不会认为,单凭这点微不足道的证据,便可以证实强加于朕头上的虚假罪名了吧?”

刘辩眼中似乎燃起火焰,但他依旧压制着内心的怒意,没有让愤怒吞噬他的理智。

“当然不够。”

董卓见刘辩如此,知晓此时对峙已经到了一个决定结果的阶段,他需要做的,便是拿出最为重要的证据,将刘辩弑父弑君的罪名彻底定下。

“此物,乃是从此人住所之中搜查而出,笔迹吻合,且加盖东宫大印,岂能有假?”

董卓说着,从怀中取出一张锦帛,展了开来,顺手递给了身旁的一名官员。

此人只是低头看了一眼,便脸色大变,随即紧走几步,将锦帛递给最前列的司徒黄婉手中。

黄婉快速浏览着锦帛上的字迹,随即脸色大变,又将其交给了身旁的太尉与司空。

两人一看,面色同样铁青,抬起头,用一种怀疑的目光看着坐在龙位上的天子。

其实,写在锦帛上的并没有什么大逆不道的语言,而是以太子的身份简简单单的要求太医令为当时的天子配上一副寻常的汤剂。

但其中所列药物,无不是阴寒之药。

身为三公,他们对先帝的身体状况稍有了解,先帝好骄奢淫逸,且不重修养,身体亏空,需以温热药物养补。

而阴寒之药,对于先帝的身体来说却无异于火上浇油,至少,也能算作慢性毒药。

或许,先帝便是由于这样积少成多,而后突然暴毙而亡。

他们不懂医术,都能够粗略看出药方之中的问题,身为太医令,自然能够看出此方有问题。

不过,对方却将其一直保留了下来,单看这份态度便值得怀疑,更不要说,方才这名太医令已经将罪状和盘托出,此物不过是作为一个直接证据罢了。

但这足够证实先帝之死与当今天子脱离不了干系。

“此物之上,确实是天子笔迹。”

黄婉曾为少师,对于刘辩的字迹非常了解,但他并没有看出任何异样,上面所写,就是刘辩的字迹。

他并没有隐瞒自己看到的情况,而是当众说了出来,以显示自己未曾偏袒。

三公看完之后,便将锦帛传了出去。

但是,看过上面内容的官员,皆面色严肃,很显然,他们也能看懂这张小小的药方背后隐藏着什么。

那张锦帛在百官之间迅速地传递着,最终,送到了天子案上。

刘辩稍稍一瞥,眼神便是一凝,因为他显然认出了自己的笔迹,再细细辨认,就连东宫大印都没有丝毫造假的痕迹。

如果不是他对上面所写的内容没有丝

状态提示: 第四百零六章 雒阳舆论,关键证据 --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快捷键←)上一章:第四百零五章 城外对峙,姚忠疑惑 返回《楚史乱国志》目录下一页:第四百零六章 雒阳舆论,关键证据(1/2)(快捷键→)

推荐阅读异世之三国赵云传四国演义系统特种兵之血色军刀绝色美女的超级兵王萤火当空三国之枪神之路我的胜利都属于你抗战之广陵密码三国之龙战八方大唐:朕真没忍住,当你爹太香了大明:被木匠皇帝偷听心声民国血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