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珊儿此时恍然道:“这是为何刚才殿下提到要向青山六大世家学习教育孩子方法的缘故,您的孩子也同样是他们的至亲。”
陈伟点头道:“不错,青山六大世家能屹立七百余年不倒自然有他们的道理,其中对后代的教育和教导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刚才我曾提到过暴发户,攀比之风在他们中间总是非常厉害,珊儿你明白这是为什么吗?”
林珊儿茫然地摇了摇头回道:“不知道,奴婢从来没有想过这些。”
陈伟说:“我认为这中间有几个原因。一是,当人们富裕起来之后总是难以抗拒更丰富更奢华的物质享受,毕竟许多东西是他们以前无法得到或是享用的。第二是,当人们从低层上升到一个更高的消费阶层后,总是惧怕他人看不起自己。其实这是一种自卑心理,简单点儿概括就是宁可让别人认为我傻,却不能让人认为我穷。第三就是恐惧了,当人们的社会地位上升之后他们才能更清楚地认识到国家机器的力量。比如说珊儿你现在就要比青山国的寻常百姓更清楚侍卫军的战斗力,还有宗室、世家和官府所掌握的力量。当新起的世家和商家了解到这些之后,他们自然而然会想法保护自己,伪装自己。”
林珊儿若有所悟:“伪装自己,他们是想摆出一副胸无大志的模样?”
“不错。”陈伟叹道:“但这只是一种拙劣的表演。像青山这样的王廷实际上是很鼓励人民积极向上,希望他们能更上一层楼,所以这种担忧并无意义。而像在律亲王一系的治下要玩这种把戏只怕反而会给自己家族带来杀身之祸。因为律亲王系的圣帝血脉一向视治下的人民为猪羊,看到你肥硕了他们自然就会动杀心。这是为什么许多小世家风光一两代人之后就会土崩瓦解。不是被自己的不肖后辈把家产败光,就是被当权者找借口干掉。说起来当初那个铜山县宋家种植神仙草敛财就是为了缓解自家的财政困难,不过这种的行为触动了青山王廷和我的底线,所以那四个世家是非除掉不可。”
林珊儿有些疑惑地问道:“财政困难?”
陈伟点头回答:“正是,我们后来抄没那四家家产的时候才发觉,其实这四家都面临着严重的财政危机。这也是他们铤而走险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造成这种危机的最重要的根源就是这四家后辈子弟的无能和奢靡的生活作风。”
“原来如此。”林珊儿应道。
陈伟微微一笑问道:“珊儿,你还记得任清吗?”
林珊儿点头答道:“记得,当初还是他向殿下请求救出奴婢的父兄。”
陈伟又问:“哪你知道为何那天任清会在那么短的时间就赶到出事现场处理这起突发事件?”
见林珊儿摇头表示不知道陈伟揭开了谜底:“任清那天刚好在附近训练民兵,听到你们那边出事他就立刻赶去了。任家的子弟在十四岁之后都需要独立工作,除了训练团练民兵之外,他们还要参与劳动,也有行商的。任清如果不是训练民兵或是带领团练巡逻的话还会在铁匠坊打铁,据月儿说他的铁匠手艺还不错。”
“啊?”林珊儿吃了一惊:“可是他是大世家的旁支子弟啊,怎么会去做这种粗下的活计?”
陈伟说:“任清可不是一般的任家子弟,他是长房嫡孙,是任家长孙任堂的嫡亲弟弟。不过这种让子弟参加普通劳作是六大世家的惯例,据说是从司徒家开始的。任家称呼这段经历为知疾苦,就是说要让自家子弟了解普通百姓疾苦的意思。说起来好笑,任城总是口口声声说他们任家是遵循儒家的教导,但在我印象里孔夫子本人其实非常鄙视体力劳动。话归正传,要知道任家团练还担任了金铁城周边的剿匪工作,任清十四、五岁的时候就参加过跟土匪的战斗。据说他曾和匪徒白刃相见,并亲手斩下过悍匪的首级,还负了不轻的伤。”
林珊儿轻声感叹:“好厉害。”
陈伟赞同道:“很优秀的一个年轻人,希望我自己的孩子将来也能像他一样出色。”
刘云嫦这时泼过来一盆冷水:“殿下您的子孙可都是金枝玉叶,宗室们可不会允许您效仿六大世家这种做法。”
陈伟说:“我明白,但许多事情是会变的。”
四人沉默了片刻之后陈伟打破了寂静:“月兰,刚才听云嫦说苏维和陈建修来世子府了,他们有什么重要事情要和我商讨?”
李月兰一边给陈伟擦拭身体一边汇报:“他们要跟殿下商讨事情虽然很重要,但却不急于一时。苏大人谈的事情主要是云州税务还有文吏选拔的问题,他和参议院的意见有些相左,所以他打算听取一下殿下的意见。建修长老正在为整编厢军的事情发愁,似乎陈书雪遇到了不少困难。他还要跟您商议一下齐党打压云州小世家的事情,这件事情似乎颇为棘手。”
陈伟点头道:“这些事情的确是挺麻烦,不过很多都是在我们的预料当中。只是虽然我们有一些预案,但倒底该如何应对还需要仔细商讨才行。明天让月儿和婉儿也一起过来吧,只怕有些事情不是那样简单。”
李月兰应道:“遵命,殿下。”
陈伟问:“还有什么要紧的事情吗?”
李月兰想了一下回道:“沈福又来了,他正在筹建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205657/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205657.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163节商品)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古月闲谈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