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按Ctrl+D收藏本站!我的书架

史事讲将- 第51章泉坡集——王英(1/1)

文/徐夏半生
史事讲将 | 本章字数:1481  | 史事讲将txt下载 | 史事讲将手机阅读
推荐阅读:系统之逐鹿春秋唐醉三国之青州乱入白蛇向往的宅村系统战国雄主巅峰权臣大话水浒之武大郎传奇窃民时空逆凰科技三国风流三国

王英,字时彦,号泉坡,江西省金溪县兴贤坊人,明代诗人,书法家,明朝宿儒,官至礼部尚书。诗文创作有成就,文风典雅,密切谨严,尤以七言律为佳,著有《泉坡集》,流传甚少,诗作收入《石仓历代诗选》、《江西诗征》、《明诗初集》、《明诗综》等诗集中。

王英,历仕四朝,政治上作为不大,但他才华出众,在翰林40余年,屡为会试考官,朝廷制作多出其手,四方求铭志碑文者不绝。书法造诣高深,其书法劲丽,飞动圆转,有怀素之风。皇帝特赐金钏束手,以免应接不暇,只有皇帝需要书写时,才开金钏。他禀性耿直,好规人过,宰辅杨荣、杨士奇、杨溥均与他不合,因而王英也未得重用,其子王裕累官至四川按察使。

王英丧父后,曾隆亲自教他念书,此时家道中落,加之赋役繁重,有人劝曾隆把家藏书籍和田园全卖掉,曾隆气愤地说:“王家世代产业,是要留给子孙,怎么能为了一己之利而卖掉呢?”于是卖了首饰和部分衣服以资家用。一个妇人自己亲自挑水舂米,王英也帮着捡柴火给家里做饭,生活非常艰苦,过了几年,王英到县学读书,并在母亲教诲下,刻苦学习。

蒙古犯边,朱棣亲征,王英扈从,至阔栾儿海,五月凯旋,大军走出威虏镇李陵城已经有四十里,朱棣召见王英:“听说李陵城有石碑,你去查一下。”当时城中被蒙古军队杀掠烧毁一空,只见北门有石露出尺余,掘土拭磨观之,题额“李陵台驿令谢君德政之碑”,其文略可读,碑的反面刻有达鲁花赤等官姓名。次日王英备奏此事,朱棣说:“这碑既然刻有蒙古人姓名,他日蒙古人见了,一定认为这是他们的地盘。你应该再去,把石碑打碎,用火煅烧,沉到河里,省去争端。”王英遵旨而往,复命后,朱棣大喜:“王秀才是二十八人读书者,我要重重用你,你要尽力,不要惮怕劳苦。”朱棣又问:“我率大军征讨蒙古,你可以分析一下形势。”王英说:“蒙古犯边,罪在不赦,但听到皇上亲征,一定远逃漠北,我愿陛下不要入险穷追。”朱棣笑道:“我为天下国家计,秀才的话,是不要我穷兵黩武呀。”又说:“但凡军中一切动静或谣言之类,你有所闻,即来密奏。”朱棣又谕太监孟骥:“秀才有事,即让入见,不要阻拦。”

朱棣驻扎安平镇,一些立功官军因有过失而没有口粮分配,相聚悲泣:“我们粮尽,一定会死在路上呀。”王英替他们说情:“这些都是壮士,愿陛下宽恕他们的过失,惠予恩赐,以后他们一定会效死力。”朱棣大悦,即命兵部尚书李庆,不仅发放口粮,还每人配发一头驴用来装衣甲。宣宗即位,召王英入便殿说:“洪武中,学士有宋濂、吴沈、朱善、刘三吾,永乐初,则有解缙、胡广,俱有重名。你要讲经史、陈道义,以启发我心,不要只让前人独专这种美差。”赐宫内酒及钞千缗,命入内阁参预中秘。王英上奏,请求分一半俸禄养母于家,获得皇帝准许。

然而,曾隆把直接从地方财政获得的这部分俸禄,还有王英每次寄回的赏赐,悉数散给亲戚,从不自用。王英参与修撰的太宗、仁宗两朝《实录》完成,获赐白金、彩币、袭衣,升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侍讲学士,又获赐金相琥珀麒麟带。曾隆病故,享年七十七岁,皇帝破例命礼部赐祭、工部造坟,遣中官阮童护送王英奔丧。

夺哀还朝,宠遇日隆,不时召对,王英年迈,几次奏请退休,皇帝都不许。七十岁时,又上章要求退休,吏部认为王英精力未衰,因此皇帝还是不允。长子山东按察副使王裕犯事下狱,王英上疏给自己请罪,皇帝宽宥不问,皇帝特旨升王英为南京礼部尚书。在南京任职二年,因病逝世,享年七十五岁。讣闻,皇帝悼惜,赐谥文安,命礼部赐祭、工部造坟。

诗文创作有成就,文风典雅,密切谨严,尤以七言律为佳,著有《泉坡集》,流传甚少,诗作收入《石仓历代诗选》、《江西诗征》、《明诗初集》、《明诗综》等诗集中。


状态提示: 第51章泉坡集——王英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快捷键←)上一章:第50章宣庙实录——邢宽 返回《史事讲将》目录下一章:第53章抵御也先——朱谦(快捷键→)

推荐阅读大唐:长乐请自重,我是你姐夫寒门风骨从嬴政开始:历代皇帝陆续降临红楼:开局加载嫪毐模板三国:幽燕铁骑踏天下南宋之帝王大业最强大唐之席卷天下烟冥望阡陌三国:重生为阿斗,开局扶刘备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开局成为诸葛亮师弟汉末逆流(三国杀之成王败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