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茂,明代开国名将常遇春长子,其荫父功,继承郑国公爵位。据《明宋文宪公濂奉敕撰开平王神道碑并序》中说道:妻定远蓝氏,封开平王夫人。子男三人,曰茂、曰升、曰森,皆朱元璋所赐名。他是明朝开国头一员猛将,打仗足智多谋,人称无敌大将。因为常茂与冯胜为子婿关系,在军营常茂多不受约束。当时纳哈出投降,在酒宴时,因得知纳哈出欲逃跑,常茂上前捉捕,砍伤纳哈出,导致纳哈出部溃散。冯胜因此上奏常茂激变,两人在南京城互相推委。朱元璋收冯胜兵权,并安置常茂到龙州,四年后去世。
朱文逊,朱元璋义子,陈友谅攻打太平城,陈军首先攻夺采石矶要隘,花云因兵力不足以敌陈军,主张坚守城池,待陈围城之军兵疲气衰,再出城击之,以少胜多,以逸待劳。无奈朱文逊不纳花云之策,力主花云出城迎战陈军,花云出战,却为陈兵所败。花云再谏朱文逊速速突围,朱文逊却贪恋家眷,再次贻误先机,与花云双双被陈军所擒。朱屈膝陈军反被斩杀。
朱文刚,朱元璋义子,朱文刚和真章随同耿再成镇守处州,后当地发生叛乱,文刚与再成均战死。
李贞,曹国公主朱佛女的丈夫,明太祖朱元璋的姐夫,明朝开国功臣李文忠之父。朱元璋幼时,亲戚都比较贫寒,惟有李贞家还能吃得饱饭,经常接济朱元璋。所以朱元璋称帝后,在所有亲戚中,对李贞一家最格外照顾。朱元璋不仅让李贞“敕免常朝,赞拜不名”,还特许他穿五爪金龙的龙袍。李贞年纪大了以后,朱元璋为了方便每天都能看到李贞,就把皇城内城的一套房子赐给了他。朱元璋不仅自己经常去李贞家,皇太子、诸王也经常去李贞家。李贞自己都说“衣冠焜燿于三世,恩泽滂沛于一门,揆今食禄之家未有过于臣者”。李贞对骤然而来的富贵,常不自安。他说:“一旦富贵而忘贫贱,君子不为也。”平时他穿衣服仅求适体,不求华丽,所食饭菜唯取适口,不求奢侈。朱元璋常常送给他衣服,但他穿坏了的一定要缝补好再穿。他还经常向子孙恳切地叙说那些他还是一个普通农民时的情况。在朱元璋的亲属中,李贞年最长,他认为应该给子孙们做个榜样。他说:“今上方以勤俭化天下,吾为戚里之长,苟为奢靡,何以劝率家人!”李贞是朱元璋称帝后唯一一个活着的同辈亲人。李贞病危的时候,朱元璋听到消息后立即赶到李贞的家里,握住李贞的手说:“还认识我吗?”,李贞仰着面对着朱元璋哭,朱元璋也不禁哭泣。朱元璋回宫后,派去询问李贞病情的使臣络绎不绝。李贞去世后,朱元璋为李贞“辍朝三日”,并“车驾临奠”。
李新,濠州人。从渡江,数立功。战龙湾,授管军副千户。
郑遇春,濠州人,明初军事将领。荥阳侯。其与兄弟郑遇霖都以勇力而著名,后郑遇霖与乡人有矛盾,要杀对方,郑遇春出面调停才得以解决。后众人认为郑遇春为贤才。朱元璋攻下滁州时候,以其兄郑遇霖为先锋,攻下数寨,郑遇春也因功升任总管。后攻打芜湖时,郑遇霖战死,郑遇春则帅领其众,后累功获左翼元帅。之后平定陈友谅,身先士卒,却从不自己表彰功劳,朱元璋感到奇异。后攻下六安,担任六安卫指挥佥事。之后与徐达征战山东、河南、河北,后攻破朔州,改朔州卫指挥副使。因胡惟庸案被连坐而死。爵位废除。
郑用,明朝开国将领。曾作为先锋官随中山王徐达、开平王常遇春攻克元大都。《皇明功臣传》载:“金坛郑用,官大兴左卫指挥,列功臣第三十八位。”当他年逾七旬,《功臣传》中云:郑用出身布衣,依附太祖起事,战功显赫。他深知太祖生性忮刻,很难容人,同朝日久,必有杀身之祸。所以他年达七旬,无意为仕,遂之请老退养,位让其子郑亨承袭。所以说,郑用功业显赫,自悖不骄,是一位恭谨持重,力保晚节,与功名终的大明将领。
武符,字殿章,安徽凤阳人,生卒年不详。身长九尺,文武双全,是远近闻名的赤马双钩神臂将。鄱阳湖激战,武殿章奉命留守应天府。平灭张士诚,占领金陵之后,武殿章与文武官员及众百姓出迎三十里,接朱元璋。于应天府新皇宫内为朱元璋举行了登基大典。以上按民间传说整理。其封爵史无记载,无从稽考。
文豫章,明朝开国将领。姓文,名颉,字豫章。汉族,秦淮人氏。朱元璋麾下红巾军被困濠州。文豫章受徐达之请,从临淮关带人出发,解了濠州之围,后事不详。
华云龙,定远人,明朝开国大将。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205015/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205015.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51章洪武武将——陈兆先、韩政、毛骐等)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徐夏半生谢谢您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