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按Ctrl+D收藏本站!我的书架

史事讲将- 第79章天官星占——陈卓(1/1)

文/徐夏半生
史事讲将 | 本章字数:1070  | 史事讲将txt下载 | 史事讲将手机阅读
推荐阅读:系统之逐鹿春秋唐醉三国之青州乱入白蛇向往的宅村系统战国雄主巅峰权臣大话水浒之武大郎传奇时空逆凰科技三国窃民北洋之华夏帝国

陈卓,三国时吴国人,天文学家。撰写了《天文集占》10卷,《四方宿占》和《五星占》各1卷,《万氏星经》7卷,《天官星占》10卷等占星学方面的著作。

陈卓,青壮年时即任吴国太史令,他善于星占,精通天文星象,曾与吴国天文学家王蕃,同时或稍后作《浑天论》,并于这一时期开始收集当时流行的甘氏、石氏、巫咸氏三家星官,进行汇总的工作。晋灭吴后,陈卓自吴都建邺入洛阳,任晋国太史令,这期间他绘成了总括三家星官的全天星图,并写了占和赞两部分文字,还撰写了《天文集占》10卷,《四方宿占》和《五星占》各1卷,《万氏星经》7卷,《天官星占》10卷等占星学方面的著作。

陈卓,从太史令职位上离任后,仍参与皇室天文星占事宜。西晋亡,陈卓重返江东,在东晋都城建康参与了元帝司马睿的立国,复为太史令,此后史籍中再未见到有关他活动的记载。

陈卓,一生中最重要的工作是综合甘、石、巫咸三家,源于战国或秦汉的天文学派所定的星官,将其构成了一个有283官、1464颗恒星的相对完整的全天星官系统。由于原著已佚,现在推求陈卓的工作情况依据的都是后代的作品,主要有《敦煌写本》中的“三家星经”和《玄象诗》中的“玄象诗”,唐代所编的《晋书》和《隋书》中的天文志及《开元占经》等。据这些材料分析,陈卓所定的全天星官系统中,石氏中外官共有93官,627星,甘氏118官,511星,巫咸氏44 官,144星,加上二十八宿的182星,共283官,1464颗恒星。研究表明,陈卓总三家星著于图录的大体步骤是,先以二十八宿为基础,再将石、甘、巫三家星去其重复,存其不同补入其中,对石、甘、巫三家星的重复者基本上采取先石氏、次廿氏、再巫咸氏的原则。

陈卓,所总结的全天星官名数一直是后世制作星图、浑象的标准。据记载,刘宋钱乐之在元嘉十三年和十七年两次铸造浑象,都采用陈卓所定的数字,并用三种不同的颜色来区别三家星。隋代庾季才等人即以这种浑象为基础,参照各家星图,绘为盖图。7世纪末—8世纪初,又有唐代学者王希明作《丹元子步天歌》,以七字一句的诗句介绍了陈卓所总结的283官,1464颗星,并创造性地把全部天空分作三十一个大区,即后世流传的三垣二十八宿分区法。这一分区法一直到近代都是我国观测星象星象的基础。陈卓的全天星官系统由此沿用了1000多年。

南北朝间,钱乐之根据陈卓的名单,绘成一种经过改良的星图,并用铜铸造了一个浑仪,以红、的观测记录。日后的一段长时间,更成为各家绘制星图时的参照基础,一幅现藏於伦敦博物馆,相信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和星数最多的星图––著名的敦煌星图,就是属於这种著色星图的手抄本。


状态提示: 第79章天官星占——陈卓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快捷键←)上一章:第78章防蜀御魏——骆统 返回《史事讲将》目录下一章:第80章计退曹丕——徐盛(快捷键→)

推荐阅读大唐:长乐请自重,我是你姐夫寒门风骨从嬴政开始:历代皇帝陆续降临红楼:开局加载嫪毐模板三国:幽燕铁骑踏天下南宋之帝王大业最强大唐之席卷天下烟冥望阡陌三国:重生为阿斗,开局扶刘备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开局成为诸葛亮师弟汉末逆流(三国杀之成王败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