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衡将崇门手书交付敖放,确为避走正常程序,以被东宫嗅到味儿,进而使杨鸿礼等为难崇门。给敖放,相当于给了礼部尚书周邦仪,由他会同礼部其他官儿,直接递达圣案,届时,明皇再私下征询右相等人,足令东宫措手不及。
相里为甫明胤已打过招呼,其和杨鸿礼虽为同门但情谊十分一般,所以促成此事不算背后捅刀。
以是,短短十天之内,杨鸿礼馆新任掌坛为敖、青二人一疏,就出现在龙案上。
明皇蹙着眉头,对儒父选择既费解又理解。杨鸿礼当年密告汪善眸段昭一事,早由谭宓禀明了他,他不过装作不知,亦在鄙弃同时还心怀奇异感激,这也是这么多年,他对杨鸿礼既不重用又不轻舍的原因。
武英殿暖阁,七八大臣,你一言我一语吵得不可开交。拿二人年龄说事的,自有拿青年人新气象新理念来回击;拿二人学识来反驳的,自有拿敖顷曾高中探花来反驳,至于青蝉,虽未曾科考,但杨鸿礼等诸儒也是未曾科考或科考不第的,甚至有人拿杨鸿礼斗诗大会上输于一稚女之事来反嘲;拿青蝉身份说事的,青蝉为罗绍翁义子一事又直接封了他们嘴;拿二人品衔不够说事的,自有人主张教化育人理该守身教学,不该参摄朝政分身分心,这话一并指责了杨鸿礼等人治学不纯……直吵得明皇耳朵疼。
礼部奏疏是秘密直递圣案的,因而知情人数极少。因而当明皇将所有参事人叫到武英殿征询意见时,除敖党一众和相里为甫外,其余一概被打得措手不及,以是才吵得毫无章法节节败退,让人头疼。
明皇最后一个征询相里为甫,老稀泥赞许一番杨鸿礼后,却也只说尊重恩师决定。
明皇冷笑一声,止停辩驳,只说了句他亦尊重恩师意见。帝王出令,余下人再争也无济于事,与杨鸿礼素来交好的几礼部小官和东宫当事,再难进言。
敖顷和青蝉,这对弘文馆双璧,后来者居上,就此成为弘文馆新任掌舵。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201490/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201490.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八十章 后来居上)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瘦生谢谢您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