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颇为将
(公元前260年),秦军和赵军在长平对峙,当时赵括的父亲赵奢已经去世,赵相蔺相如也身患重病,赵孝成王派廉颇带兵攻打秦军,秦军几次打败赵军,赵军坚守营垒不出战。秦军屡次挑战,廉颇置之不理。赵孝成王急于求胜,听信秦军间谍散布的谣言。秦国间谍说:“秦军最忌讳、最害怕的,就是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做赵军的将帅。”赵孝成王因此就让赵括当将军,以代替廉颇。蔺相如说:“大王仅凭虚名而任用赵括,就好像用胶粘死调弦柱再去弹瑟那样不知变通。赵括只会读他父亲遗留的兵书罢了,并不懂得灵活应变。”赵孝成王不听,还是命赵括为主将
其母阻谏
赵括从小就学习兵法,论战谈略,自以为天下人没有能比得上他的。有一次与他的父亲赵奢谈战阵布设之道,赵奢也难不倒他,但是也并不因此就认为他懂兵法。赵括的母亲询问其中原因,赵奢说:“战争,是关系将士生死存亡的大事,而括儿竟说得如此轻松容易。将来赵国不用括儿为将则已,如果真用了他,使赵国惨败的,一定是他了。”等到赵括所率领的大军就要起程时,他母亲上书给赵孝成王说:“不可以让赵括做将军。”赵孝成王问:“为什么?”回答说:“当初我侍奉他父亲,那时他是将军,由他亲自捧着饭食侍候吃喝的人数以十计,被他认作朋友的数以百计,大王和王族们赏赐的财物全都分给军吏和僚属,从接受军令的当天起,就不再过问家事。现在赵括一下子做了将军,就面向东接受朝见,军吏没有一个敢抬头看他的,大王赏赐的金帛,都带回家收藏起来,还天天访查便宜合适的田地房产,可买的就买下来。大王你看他哪里像他父亲?父子二人的心地不同,希望大王不要派他领兵。”赵孝成王答道:“您把这事放下别管了,我已经决定了。”赵括的母亲接着说:“您一定要派他领兵,日后一旦他不称职,老身能不受株连吗?”赵孝成王答应了她的请求。
战死沙场
赵括一取得了廉颇的职权,就立刻全盘更改法令,调动官吏。秦国将领白起得到情报,运用奇兵巧计,假装战败退走,却由背后偷袭赵军的辎重及补给路线,把赵国的军队截断为两部分,赵军军心浮动。经过四十几天后,赵军饥饿难忍,赵括就出动精兵亲自突围,四次突围均告失败,赵括在突围中被射死。主将阵亡,数十万大军投降了秦军,秦军把他们全部坑杀了。赵国前后损失共四十五万人。第二年,秦军包围了邯郸,达一年之久,赵国几近灭亡,全靠楚、魏两国军队来救助,才得以解除邯郸的包围。赵孝成王也由于赵括的母亲有言在先,就没有治她的罪。
结束于公元前260年的秦赵长平之战,可以说是长达500年的春秋战国时期,乃至整个中国古代史上最为惨烈的一场战役。这场战役以赵军40万被秦军坑杀为结局,至今令人心悸不已。司马迁在《史记》给出的说法是赵国中了秦国的反间计,用赵括取代名将廉颇担任主将,葬送了赵军,遂令“纸上谈兵”的成语留诸后世。但问题在于,如果没有赵括,赵国是不是就能赢得这场国运攸关的战役呢?
尽管司马迁在《史记》里惜字如金,但还是可以看出战场局势对赵军不利:短短3个月内,赵军遭遇了一连串失败,丢失两道防线,折损“一将六尉”。这个数字意味着赵军高级将领的伤亡十分惨重。几十年后,在秦的统一战争中,李信率20万伐楚,被项燕率领的楚军夜袭击败,7名都尉阵亡,已是一场惨败。可见当时赵军的伤亡应当非常大,至少损失了几万将士。无怪赵孝成王得知战报后的反应是“怒廉颇军多失亡”。
对于这时的赵国而言,和平的希望已不存在(战争爆发后,赵国遣使赴秦媾和,但以失败而告终),其在军事上有3种选择:主动攻击、自行撤军、持久防御。而战场的现实已经证明赵军野战不是秦军对手。而自行撤军,将大军撤回太行山以东,依托壶口关、滏口陉、井陉设防,且不说以新败之师如何抵御居高临下而来的秦军,秦军更可以挥兵北上,控制吕梁山与太行山上的险径要塞,截断邯郸与代郡、雁门郡、云中郡等北部地区的联系,将包括赵国起家的晋阳(太原)在内的太行山以西的大片领土全部并吞。这是赵国所不能接受的,因为战败的结果也不过如此!更重要的是,敌前撤退这样高难度的军事行动极度危险,当时临时征召的军队,虽然数量庞大,但组织度很低,敌前后退极易导致军心涣散、阵形混乱,一旦敌乘势追杀,将一败不可收拾,甚至全军覆灭,日后王翦趁项燕率兵东移突袭大破楚军就是最好的例证。因此,廉颇选择坚壁清野,坚守不出的策略实属必然。
两军相持,实际比拼的是双方的后勤能力。《孙子兵法》说,“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金”,“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按理说,长平距离赵都邯郸不过200里,而距离秦都咸阳在400里以上。战场态势应是赵军以逸待劳,而秦军远道而来,粮刍辎重补给维艰才对。但实际情况却截然相反,长期的重兵对峙给后勤带来的压力竟然成为压垮赵国的最后一根稻草!
虽然在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196321/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196321.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大唐的强势)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紫禁城下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