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军的部署和种种迹象来看,霍守义已经察觉到了乡板的计策。他特别嘱咐三三四旅旅长马万珍:日军此番目的是为了分散守军兵力,务必不得使所辖兵团北出太深,所进距离需可及时回防连云港,在确保港口、铁路无虞的情况下,伺机出击,速战速决,万不可和敌人纠缠。
这天石柱到孙家山送物资,正遇到六六八团收拾行装、准备出发。
赵一水看到石柱来了,主动上前说道:“石柱兄弟,我们马上要随部队出发,听连长说是往北打海匪,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这段时间可就没法和你一起训练了!”
听说要打海匪,石柱立马来了精神,对赵一水说道:“赵排长,你们要是去打海匪的话,麻烦帮忙打听下,看看这些海匪头子中有没有叫刘伏龙的,这人原先是这里的土匪,和我有些恩怨!”
“好,我替你打听下,有什么消息,回来告诉你!要是我回不来了,兄弟,记得清明时候给我烧些纸钱!”说完,赵一水便告别石柱,随部队出发。
时下已是农历二月中旬,又到了草长莺飞的季节,天气渐暖,徐徐春风吹在石柱的脸上,他心中那团复仇的火种仿佛如这冬去春来一般,又开始燃烧起来。
二十几天后,徐州战场上台儿庄胜利的捷报如同长了翅膀,一时间飞遍了大街小巷,人们纷纷走上街头,拉着横幅、挥舞着旗帜,喊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华民族万岁”、“中国必胜”等口号,表达着心中喜悦以及爱国之热情。在这一胜利面前,此前的一切败仗仿佛都变得不值一提,连蒋委员长都觉得中国军队此时已经具有击垮日军、扭转时局的实力了。
消息传到了张半仙那里,他又高兴得像个孩子。“中国胜利,指日可待啊!等胜利了,咱老百姓就能过好日子了!”,张半仙心里总是这么想着,只是他岁数略大,腿脚渐渐不便,县城里组织的百姓游行庆祝活动没法去参加,心里感觉有些遗憾。
这一次就连张半仙的孙子大毛也感觉到胜利的喜悦了,只是他的好朋友大黄狗和村里的王大聋子依然听不到发生了什么。
但是有时候事情就是那么的讽刺,胜利的喜悦仅维持了四十天,合肥沦陷、徐州失守的消息即相继传来。一时间人们仿佛从天堂跌倒了地狱,他们搞不明白,明明是胜利了,可最后怎么又败了呢?这与此前的太原会战、淞沪会战是何等的相似!似乎这才是中国羸弱的本质,人们仿佛又失去了方向,中国还能胜利么!?
“真是岂有此理,岂有此理!”张半仙这一次话语似乎少了很多,只是拳头依然攥得很紧。
后来石柱在港口听部队说,徐州城是失守了,但是国军此前已经全部顺利突围,日本人其实只是得到了一座空城而已,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不用太悲观。“空城?空城?真的是空城?那老百姓呢,他们逃离了么?所谓的空城就是没有士兵的城?老百姓不是还要遭殃!”石柱这次是如此愤怒,他所听到的南京城破时的惨景又浮现在了脑海里,可他一个小小的老百姓又能改变得了什么!
屋漏偏逢连夜雨。如果说徐州城离连云港还有四百里,它的失守对石柱貌似没有什么影响,但是近在眼前的孙家山这个时候偏又失守了。
就在徐州城被日本人攻破后的第二天,石柱一大清早就听到有士兵跑来挨家相告:孙家山第一道防线已经失守,日本鬼子打上岸了,让老百姓快跑出去避一避。那人还特地嘱咐祝广连,这阵子孙家山的物资就先不要送了,等一等,看看情况再说。。
事情发生得如此突然,普通老百姓根本来不及转移,好在“广连商行”离孙家山还有几里地,而且之前他们把值钱的东西差不多都搬到了西园,因此迅速收拾好了细软后,一行人便跳上马车,全部撤往西园的宅子里去。
在前往西园的路上,石柱他们看到曾司令手下李浩大队长正带着一队人马火速往孙家山方向赶去,想必是去驰援那里的守军。此前石柱经常听到军人舍生忘死、保家卫国的故事,但那些只是虚幻的概念,此时他才真正看到了“逆行者”的血性-当老百姓后撤的时候,军人必须要往前冲了。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194712/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194712.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十四章)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彳戌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