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半仙从厉鬼的手上把三丫的性命抢了过来。三丫到底年轻,没几天的工夫也就恢复了。但是,恢复过来的也不只是力气,还有她满腹的心事。三丫倒是肯吃饭了,骨子里头却是这样的一种心思,她吃饭不是为了自己,说到底还是为了端方。许半仙说得对,“你死了,端方怎么活?”为了端方,三丫什么都可以做,又何况几碗饭呢。然而,好几天过去了,三丫再也没有端方的消息。而端方也没有托许半仙带话过来,这就很叫人惆怅了,越想越叫人不安。三丫又开始了致命的焦躁。三丫终于忍不住,趁着许半仙过来探望,她把许半仙拉到了一边,悄悄说:“许姨,端方呢?他怎么样了?怎么也不带个话儿过来?”许半仙什么都没有说,却命令孔素贞出去。等孔素贞走远了,许半仙从三丫的家里找出了两样东西,菜刀,还有锥子。“咣当”一下拍在三丫的面前。三丫说:“许姨,你这是做什么?”许半仙大声说:“你不是想死么?”许半仙巨大的脾气可以说突如其来,一点征兆都没有。三丫说:“许姨你这是做什么?”许半仙说:“呆丫头,你还当真了?你死!我帮你,是劈死你还是捅死你?——反正比饿死痛快!我可告诉你,你死了,这个世界什么也不缺,天还在高处,地还在低处,哪儿都是好好的。你死,往脖子上一抹就行了。我要是拦着你我是你生的!”三丫坐在床框上,盯着许半仙,慢慢地,似乎被说“动”了。三丫的目光一点一点地暗淡下去,胸脯却活跃起来,鼓动了,迅速地挺出来,又迅速地沉落下去。与之相配的是三丫的鼻息,粗得很,直往外喷。三丫把手扶在了箱子上,许半仙以为三丫要动刀子了,三丫却没有,站起了身子。三丫一个人走出房间,却去了厨房。揭开锅盖,操起锅铲,就着锅,铲起锅里的山芋饭。一古脑儿捂在了嘴上。三丫拼了命地往嘴里塞,噎住了,眼泪水都溢出来了。三丫回过头来望着许半仙,突然笑了。橙黄色的山芋黏在三丫的嘴上,脸上,酷似一条正在吃屎的狗。三丫含含糊糊地说:“我偏不死。我要吃。我偏偏就不死。”
“丫头,我告诉你,”许半仙靠在厨房的门框上,说:“我偏不死。我就是要吃。我偏偏就不死!”许半仙像数快板一样,说一声,拍一下巴掌:“天作孽,犹可活,自作孽,不可活。愿在世上挨,不往土里埋。好男不和女斗,好女不和饭斗。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人在岸上走,船在水中游。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进一步地动山摇,退一步海阔天空。男人嘴馋一世穷,女人嘴馋裤带松。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偏不死。我气死你!丫头我告诉你,好死不如赖活,寻死不如闯祸!我偏不死,就要吃。我就要吃,我偏不死!”
三丫被锁在家里,一点都不知道王家庄发生了什么。其实,一件大事正在向王家庄逼近:要地震了。伴随着地震的来临,王瞎子突然成了王家庄的风云人物了。村子里的人一下子想起来了,可不是么,王家庄是有个王瞎子的,老光棍,五保户呢。要是细说起王瞎子这个人,有意思了。这个人相当地具体,即使是一个孩子都可以准确地、生动地描述他的形象:肩膀斜斜的,弓着背脊,两只眼睛宛如脸上的两个洞,深深地凹陷在鼻梁的两侧。而眉毛离得很远,很高,有事没事都要一挑一挑的。可是,这个人同时又是那样地模糊,近乎虚无,你要是问他叫什么名字,没有人知道,似乎天生就叫“王瞎子”;你要是再进一步,问他多大岁数了,这个就更难了,反正也就是五十出头,八十不到吧,有一把岁数了。王瞎子在王家庄属于这样的人:有,也像没有,没有,其实又有。他要是哪一天死了,你会说:“死啦?”于是大家都知道了,王瞎子死了。
不过王瞎子还没有死,活得好好的。人们怎么突然议论起王瞎子来的呢?主要还是有关地震的消息传来了。消息一到,王瞎子就出现了。反过来说也一样,王瞎子刚刚出现,地震的消息就传播开来了。王家庄的人们始终有这样的一个印象:王瞎子是和天文与地理,也就是和地震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就好像这么些年王瞎子一直在外面飘荡,一直在从事天文与地理的研究,一有了成果,就回来了。当然了,这只是一般性的感觉,事实上,王瞎子哪里也没有去,一直就在王家庄。但人们还是集中在洋桥的桥头,把王瞎子围住了,听他讲地震的事情。
关于地震,王瞎子有一套完整的、系统的理论,可以分成地质、地貌、地表、运动等几个逻辑严密的学术分章。简单地说,王瞎子认为,大地最早是中国人发明的,并不大,然后,一点一点往外长。因为越长越宽,越长越长,这样就生长出了许许多多的国家,也就是“外国”。现在还在长着呢。每长到一定的时候,最中心的地段——也就是中国——就会承受太大的力量,“咔哒”一声,就是地震了。地震是好事,它表明了中国对世界又作出了一份伟大的贡献。这就是地震的原因。那么,地震来了是什么样子的呢?王瞎子问。王瞎子自答了。他说,地震来的时候,大地就会像水面一样,哗啦啦哗啦啦地波动。这个时候你不能慌,你要躺在地上,鼻子朝上,大口大口地吸气。如果你不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193149/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193149.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八章)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毕飞宇谢谢您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