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景行当然知道掌声不光是给自己的,速鞠躬感谢并礼貌地清楚秦礼。可能是宾客们的神情太正式了,秦礼也拿出了相应的姿态,昂首挺胸地,挺有贵族气势地接受喝彩,没有了刚开始时那种娱乐的感觉。
这次掌声是真持久,根本停不下来,大家都做出一副热爱并忠诚于音乐的样子。杨景行陪秦礼站了一会蹭了一会掌声后,就找时机对秦礼这个介绍人行个点头礼,在秦礼客气后,他就再度对宾客鞠躬,然后准备下台来。
秦礼却拉留住了杨景行,在宾客们自觉地很安静下来后,秦礼问大家:“肖邦怎么样?”
肖邦,秦礼是真正的大师啊,大家立刻给面子,掌声马上热烈起来,好多人还有点粉丝做派。
秦礼满意地请杨景行坐,自己去钢琴前,又娱乐一点报节目:“肖邦前奏曲,第十六首!”
掌声没有上一层楼,可能作为一个肖邦大师,在这时候面对这样级别的听众,这么一首曲子是个有点奇怪的选择。
肖邦第十六首前奏曲,不是练习曲胜练习曲,坊间怪现象不是说谁能得多好听,而是谁能进一分钟。
不过大家还是明显期待,想看看秦礼这个并不多么炫技的肖邦大师能把这首曲子得怎么样,这对他应该也是一个考验。
一分钟的曲子,秦礼酝酿了十秒钟,但是这十秒钟内散发出的气场让现场也彻底安静了。
气场鼎盛之时,秦礼抬手重重落下,几个重和弦之后的经典小休止,接着就开始拼速度。
大师就是大师,秦礼有速度,但是也没失掉音乐,速度之中依然有肖邦的存在,虽然这种存在可能不如他谐谑曲叙事曲时那么强烈,但是能做到这一点,已经不愧为大师了。现场的都算是同行,大家明白,就算对顶级大师,也不能提出过分苛刻的要求,毕竟大师也是人。
秦礼的速度应该很接近一分钟,而且他得不失艺术性,不是纯练习曲的感觉。自然,掌声是热烈的,而且同行听众们还边鼓掌边给出一点笑容,算是理解了秦礼的娱乐心态。
秦礼起身,直接邀请杨景行。
杨景行起身,宾客们就安静不少,校长怕贵客累着:“杨景行,你再一首吧,让秦先生休息了。”
杨景行点头:“那我也前奏曲,第二十四首。”
宾客们鼓掌。
二十四手前奏曲的后一首,速度上没第十六首要求高,杨景行没刻意求,也要追求艺术性。
曲子的风格不一样吧,宾客们在听杨景行的时候,整体显得比听秦礼飙速度的时候严肃,那么是惊讶的表情,也是学术味的。
两分钟之后,曲子结束。可能平均年龄的原因,宾客们欣赏严肃认真一点的东西,或者是知道这应该是后一首了,所以掌声极度热烈,连李迎珍都意思了一下。
校长直接上台,几乎是扯着喉咙喊:“谢谢,谢谢秦礼,今晚,他不光为我们展现了与伦比的钢琴演奏,也为我们呈现了作为一个音乐家的伟大人格!”
掌声上一层楼,秦礼微笑致意,和杨景行靠近一点。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192193/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192193.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六百三十章 组曲)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灵宇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