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则,再让安东肆无忌惮下去,中枢的权威,辽东的民心,都将遭受重创,而反噬的恶果,最终极大可能还是落在他们这些当权者身上。
在这件事上,刘暧与宰相们迅速达成共识,然而具体的措施却有异议。李沆建议遣使安东,对安东国进行申饬,同时就安东与诸边经济往来爆发的问题进行协调,甚至可以采取戒严边市、加强管制的办法给安东施压,总之要对安东国进行约束
李沆的意见,寇准直接表示反对,并且批评其太软弱,在寇准看来,这样的举措有如隔靴搔痒、扬汤止沸,非但不能约束住安东国,反而会令其小觑,这是一种露怯的作为。
安东国那边岂能讲理的地方,安东若是遵制守法,安东王若是愿意约束治下士民,就不会有如今这么多麻烦事了。
因此,寇准最终给出了一个极其强硬的建议,派遣干吏前往率宾府接任是必需的,并且此次不能像前任刘蔚那般只带着敕命与官凭去,必须得有更强力的支撑。
而寇准嘴里的强力支撑,则主要指两方面,其一是把率宾府那边的轮戍官兵全部撤换,由朝廷另则一千官兵,陪同新知府上任。其二则是,从东海海军派遣一支舰队,以训练为由,护送上任。
然后才是朝廷遣使前往安东,强调法统,宣明态度,而不是什么“商讨”、“协调”
政事堂的众多宰相中,寇准的资望最低,年纪也最轻,还不足五十岁,并且性情上招人厌恶,作风上惹人非议。但是,在一些事情的认知与问题的判断上,从来都是清楚明确的。
而作为太宗钦点的“末进辅臣”,寇准的立场也格外坚定,在维护中枢权威的问题上,也必然强硬。
最终,寇准的意见得到采纳,实在是这件事的性质摆在那里,宰相们也被事态逼得没有多少选择的余地。
由此,也开启了帝国中枢在对封国关系以及处置封国事务的一个新阶段!
而要实现寇准的计划,枢密院是避不开的,调兵遣将的事情,还得由枢密院出发。
有一点必须要提,不管这两年朝堂如何风云变幻,争斗不休,都还没有牵扯到枢密院以及其所代表的军权。
军队的问题从来是敏感的,在这个问题上,各方势力都克制着,每人敢轻易越雷池。因此,帝国军政事务,依旧以枢密院为核心,由李继隆、杨延昭、郭仪、马怀遇等将帅及其背后藏龙卧虎、盘根错节的军功集团所掌握。
就和掌握政权的辅臣不敢轻易触犯军权一样,军队系统也同样不敢逾越,这同样是体制决定的,那套既有的运转了几十年的规则,至少从意识层面严格地约束着所有人。
军队权力的尽头在于皇帝,而如今大汉帝国的皇帝,还没有学会怎么运用他应该掌握的权力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186786/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186786.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2章 康宗篇 3 率宾事件)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芈黍离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