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家李吉祥微带感慨想到。
大抵只有太平公主才能如此清晰轻松地摸到李行周那个看似平凡家伙的内心。
太平公主沉默片刻后,忽然开口说道。
“告诉狄阁老,我要让李行周掌管左翊卫。”
管家李吉祥默然无语。
表情没有丝毫变化,内心却是波澜微起!
管家李吉祥目光不易察觉地自那块半焦黄的极品沉香木上掠过。
又掠过太平别院充满了历史与权贵复合气意的陈设,不知为何品出了一丝陈腐的气息。
这是一种天然的属性,门阀世家的本能。
他们维持这个大唐的存在,本来就是为了保障自己世家的利益。
李行周则是触犯了这种根本利益,如果连自己子女的生命都无法保障,门阀世家的大人物们,又是在为什么奋斗?
……
身处军营中的李行周,又接到了很多信和使者。
但正如太平公主判断的那般,油盐不进的他。
面对着那些来自陇西门阀的暗中压力。
那双如鞘中秀刀般的浓眉颤都没有颤一丝。
陇西门阀的大人物们拯救家族子弟的行动。
被李行周这块坚硬的石头全部挡了回去。
无论是威胁,利诱,愤怒,哀怨,.上层大人物们的百态在他面前展露无遗,却全无用处。
然而当李行周发现说情的黑齿常之和薛讷两个熟人时,心中也不禁生出几抹阴霾。
他望着操场上那些接受残酷训练的士兵。
不禁有些震惊于这些家伙父辈们的影响力。
人在江湖之中,星辰之下,总有诸多的不得已,李行周很明白这些。
所以关闭军营之后,脸上只有几丝沉重的苦笑,并没有太多怨恨。
李行周知道,自己目前要做的并不是全部指望太平公主。
而是大唐的那位至高无上的主宰者——武则天。
在当时,为了防止这些高官富商们有人不惜一切上告朝廷。
同时也考虑到事态扩大,总有泄露的一天,除了必要的用子女威胁外。
李行周还做了一手应变准备。
他一不做二不休,干脆书信一封,亲自写信给武则天。
上面说:
“自鄯州大捷后,今鄯州-河州-陇西沿线,行周一路走来,百姓夹道欢迎,商人焚香以待,扬我军威,展我国势。”
“各路富商高官,有感于大唐新胜,百战缺兵。为表一腔爱国热忱,纷送子弟参军入伍。”
“河州太守王元感之子王行俭、王行衍,临洮县令杨琅琊之子杨景晖,临洮参军王思敬之弟王思礼和长子王难得,陇西粮草转运司马应元之子马燧、河州大豪卫灌之子卫伯玉,陇西马帮邢虎之子邢君牙等。”
“诸公以国事为重,献爱子以表对国之忠诚,行周深感惶恐,此为皇帝陛下光照之功,却为水情受益。”
“百感之下,特书信奏请皇帝,降恩旨以待众官。”
“另:自诸官子弟入军以来,商人劳军日众,新军收益渐丰。”
“行周深感不安,此为大唐之利入水情之囊,岂可容之。”
“特命下属奉车都尉朴景泰率亲兵五十人,运送银十万两,金三万两,往赴洛阳城,但有所得,必交国库,不敢中饱。”
这一招棋,下得就妙了。
大唐国历年征战,国库早就已经有些吃不消了。
民间虽然有钱,但是却大都集中在巨商富贾的手中。
这些人是大唐支柱,自然是轻易动摇不得。
要剥削,从来也只能剥削那些更加贫苦的百姓。
事实上,即使是一个大唐里最昏庸的皇帝也知道,剥削富商都比剥削百姓要好得多。
如果可以的话,所有的税赋都应当优先加在这些人的身上。
可惜的是,他们做不到。
因为皇帝手里的文武百官,通常本身就是该被剥削的一份子。
但是现在,有一个李行周。
他做了皇帝都做不到的事。
而且他很聪明地,也很豪爽地拿出了一大笔的钱交给了皇帝,为他充盈着自己的国库。
并建议皇帝下恩旨夸奖所有送子参军的官与商,以堵他们的嘴。
金钱的魅力是无穷的,就算是皇帝,也是可以买通的。
武则天很痛快地立刻下旨:嘉奖所有送子参军的富商豪客。
这第一个受到嘉奖的,就是王元感。
据说王元感当时看到那“民之表率”四个皇帝送来的大字时,高兴得眼泪都哭出来了。
同时,武则天特旨恩准李行周,给他一个战时征兵名额,允许他的新军再增兵一千……
这个征兵名额是用来干什么的,自然不问可知。
李行周越发地肆无忌惮了。
如今上有皇帝罩着,下有人质在手,他还怕什么?
那个曾经的小小少爷兵预备队在这一路走来,开始滚雪球般的扩大起来。
转眼间,就真正扩大到了千人规模。
这还不包括他们身后一路跟随行进的亲信随从以及相应的资源护送队。
这支千人队,几乎全部都是由富家子弟组成。
有的是巨商大贾,有的是豪门贵族,有的是父掌实权,有的是母出名门。
这里集中了几乎所有的富家子弟,所有认识的不认识的,全部都在一起。
李行周对他们管得极松,只要不逃跑,你爱做什么都行。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183485/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183485.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四十章 大唐的支柱们)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一斤桃花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