颖阳事成之后,卫青便回京复职,
我听他们这么一说,心中多有感慨。战局真的变幻莫测,昨个儿汉廷还处下风呢,几天之间,局势就来个大掉转。也许不日之后就会风卷残云,一扫乾坤清了。
当年的七王之乱仅三月平定,这次的三王之乱至今已有两个月,如果不出意外,三个月之内平乱有望。
看来这儿已经没我什么事儿了。
三个人谈了很久,期间卢光离开时,卫青抽冷子问我:“之前你死活不肯入宫,如今怎的做了皇后?”
我笑着告诉他:“陛下用和田玉跟我换的。”
“和田玉?你拿到了?”卫青先是一喜,后又一忧,闷声说:“如此说来,你并非真心做大汉的皇后?”
我眨眨眼,这小子一年多没见,见闻、阅历、头脑、知识都不比从前,谁知道他存了什么心思,如果跟刘彻的关系比从前更铁杆,我可不敢告诉他实话。算了,还是搪塞一下,到时候再说。
“那倒也不是。”我讷讷地避开他的眼神。“我想过了,反正晏七行已经那样儿了。陛下对我也挺好的,虽然他的女人挺多的,我多忍忍就是了。等忍不下去的时候再溜之大吉也不晚。而且我留下来,还有件重要的事要办。”
“什么事?”
我叹了口气,装出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说:“当年离开匈奴时,我曾答应南宫公主,一定会带汉军铁骑踏破祁连山,一举除掉匈奴这个心腹大患。我想做了皇后,这个目标更容易实现。哎,你还别说,在这一点上,我跟陛下还真是志同道合,应该算得上是革命伴侣了。”
卫青轻吁一声,笑道:“如此志向,倒也象足刘丹。只是从今以后我们再见面,我可要尊你一声皇后娘娘了。”
“卫爱卿免礼。”我索性装腔作势一番,两人相对而笑。
卫青感慨道:“陛下对你真可谓情深似海。自我回长安,每见陛下挂念于你,因顾念你的安危寝食难安。刘丹,容我最后一回以名相称,卫青以朋友之名,恳请你切莫辜负陛下一片厚爱,否则,即便是我,也不能原谅你!”
见他神色认真严肃,我很庆幸刚刚没跟他说实话。卫青跟刘彻之间的君臣之谊,并没有因卫子夫不在而疏远,反而更见亲厚,这可是我始料未及的。
也许有些人天生就是有缘份,气味相投吧。
第二天,韩安国差信使来见,通报战况。
荥阳城外的战事及淮水战事,成为这场战争的转折点。
晏七行余部退守荥阳城,韩安国亲率军大军压境,两军成对峙之态。虽然炸毁大炮的目的没达成,但卫青却从颖阳弄来数门叛军火炮,在武器上,两军基本势均力敌。
南线方面,截断叛军粮道后,王恢部迅速渡淮,连克数城直扑寿春刘安的老家,围剿敌人的大本营,这一招围魏不在救赵,旨在吸引敌人的兵力,要将东南叛军的兵力集中在寿春,然后联合其它东南路军围而歼之。
祖国山河一片红的大好形势下,我坚持已见,回了刘阳养伤,卢光直接回长安复命,卫青则留在了前线。
回到刘阳后,第一件事是翻看那些由长安廷尉府送来的关于宴七行经办的所有案卷及相关资料。
古文的一大特点是简单几个字,就可以解读出好多的意思,好处是读起来快。我是干文物这一行的,古文造诣马马虎虎过得去,汉代的典籍虽然更深奥些,文字更晦涩些,大意是能看得懂的。
这几卷册子都是些个案的记载,大部分是关于丹心墀的,无非是某年某月某日,有什么行动,捉了什么人,皇帝给了什么嘉奖。案卷记载时间越向前,晏七行的官位越低,看来做到直指绣衣使者,真是用许多丹心墀兄弟的血换来的。
为了复仇,不惜出卖自己兄弟,付出这么大的代价,难怪他不肯放弃。
不知不觉只剩两卷了,没看到什么特别重要的东西,扶雍赵敏为什么都提到它?而且赵敏当时的神情之严肃,可不是开玩笑的。
拿起其中一卷,这卷更简单只有两行字……壬辰年壬申月己卯日七行晏氏也勇谋忠直杀匪首晏继其功著也奉大汉皇帝陛下启诏司入绣衣署。
竹简从我手中滑下去,落地时发出沉重的声音。
我惊骇至极!
原来……如此!
虽然没有断句但也够清楚的了,几卷册子就属这卷看得最明白。
他杀了自己的父亲!!!
我震惊得不能自已,甚至忘记了呼吸。
“即令你有一百个理由来劝说他,但他覆灭汉朝,只要一个理由就足够。而这一个理由,就算他自己想推翻亦是不能。”
淮水畔扶雍杀我之前曾经这么说过,当时我不明白,现在懂了。
在他亲手弑父的时候,所有一切都决定了,没有机会,一点机会都没有,只有一条路摆在他面前,死活都得走下去,不管他是否愿意。
是的,扶雍说得对,一百一千个理由都不及这一个理由,这一个理由,已经足够让晏七行粉身碎骨了。
————晏七行杀了晏继,晏七行亲手杀害了他的生身父亲!
这就是周仁均记事本最后所说的,他要做的那件事,也是最后的办法。他在垂老将死之际仍然不放弃的执念,导致出了这样一个令人发指的恶行。
晏继的身份暴露,被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182934/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182934.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六十五章:完结篇上)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宝侠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