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才建国多久?若非依仗前朝足够丰厚的家底,想必这魏国短短一段时间之内也成不了什么气候。
就连现在武力方面肯定是不若秦国那般日夜操练、实力雄厚的。
有的士兵当着当着都不想当兵,回家种田去了。
而且现在将军将士奇缺无比,好几年没有见到一位杰出的人才出来了。
所以如果到时候要是真的要打的话,估计在秦国面前一点儿还手之力都没有。
这下有些大臣又开始抱怨了。
如果当初能够接受齐国的建议,结成联盟的话,秦国想必也不会这么轻举妄动就动手。
可是还不是因为他先对广寒王宁泽动手在前,他们声讨在后。
只不过是声讨而已,并没有做出什么其他的决策。
可是人家秦国却麻溜的组织军队出来了。
这不得不让人怀疑,他们是一早就做好了准备。
如果是这样的话,说明秦国早就有意征战中原了。
过去的时候,秦国一直伏在北方,丝毫声响都不露出来。
众人对于秦国的评价也一直都是以穷苦百姓淳朴、崇尚武力、民风开放等的形容,没有对其他有着诸多的了解。
更不会想到,他们的君主竟然是一位雄心壮志,踌躇不已的人。
这一时之间都令所有人犯了难。
有些大臣干脆称病告假休息在家,因为一上朝堂陛下就会问他们对于齐秦这两国的做法有什么看法。
最主要的是魏国在这场征战中该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又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
他们哪里能拿得出什么上台面的对策,如果要打的话,肯定是打不过他们俩国的,不过两虎相争,必有一伤。
那要是没伤的对魏国动了手,魏国估计丝毫抵御之力都没有。
先前的时候,赵国想要同魏国联姻。有人借此趁机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他们认为合两国之力应当可以阻拦一下。
但是同样的也有人提出了异议。
因为赵国属于小国,国家大多都是山林地带,人口稀少土地贫瘠。
无什么特殊的地方,如果与赵国建立了合作的关系,那么某种程度上这是帮了赵国,而并不是帮到魏国。
两国合作共赢还是赵国占的便宜要多一些,对于魏国来说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实际上魏国也用不了赵国多少人。
这么多年来,赵国公主一直在外面走动,企图招揽人才,企图与其他国家发展关系此类的消息并不是没有传到他们的耳朵中,但是正是因为如此,他们才不屑于与赵国来往。
因为赵国实在是太弱小了,根本就没有什么实力可言。
换句话说,如果到时候秦国或者齐国哪一方对赵国动手,那么与赵国结成联盟的魏国到底要不要出手还是一个问题。
但是如果要他们真的是坐以待毙,他们有都做不到。
因为谁也不能保证秦国灭了齐国之后就一定不会对魏国动手。
宁泽依然并没有出现在朝堂之上,以往这些都是由他来主持的,而且往往广寒王宁泽又能适时的提出许多恰当的想法,不至于让他们让他们憋红了眼,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只能是干着急。
好像自从王爷有了王妃之后,对于朝政就更加的慵懒了,过往的时候王爷无论处理什么事情,都是十分勤快且有效的,现在则是能不上朝堂就不上朝堂。
听说这是因为应了赵娉婷的邀请,王妃去到赵国做客了,所以王爷也是无心在理会朝政了。
毕竟妻子跟人家跑了,他却没有跟着一道去,而是回了魏国复命,这样摆在谁面前也说不过去。
他们开始无比怀念,宁泽还没有娶王妃的日子。
那个时候王爷专心朝政,不理外事,他们的事情都少了许多,根本就不需要操心。
哪像现在一天天上赶着的着急忙慌的忙得跟一只无头苍蝇似的。甚至还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忙些什么……
就在草堂上的群臣烂成一锅粥的时候,宁泽此时正在王府里面急得直跺脚,并不是像外人想象的那样悠哉悠哉的。
不过也跟他们想象的也有所关系,他毕竟还是在记挂着齐舒的事情。
这天清晨,福达照例将您则需要处理的事物的折子全部放在了他的书房的桌子上,陛下仍然要宁泽先过目,看一遍之后,然后拣重要的事情呈报给他。
所以即便是宁泽窝在家里面,但是仍然还是要做事。
只不过此时此刻在他看来,是怎么也耐不下性子来做这件事情的。
因为齐舒连一丁点儿的下落都没有,这让他怎么有心思处理别的事情,这让他怎么能放心。
即便是他将大量的人手都跟着齐舒,可是那些人手也依然没有写信回来。
他能够确定的是齐舒活得好好的。
但是就是不在他的身边,弄得他每日都跟猫爪挠心一般。
“王爷,叶子在我这边已经呆了有好些时日了,是否要考虑将他给送往到王妃的身边了?”
“去去去,捣什么乱?你不是知道现在齐舒并不在魏国吗?将叶子送给谁,难不成千里迢迢的我还把叶子送到赵国去?”
宁泽虽然嘴上这么说着,但是心里却在思索做这样的事情的可能性。
毕竟拿一只猫做借口,多多少少还是显得有些薄弱的。
“王爷可以借着叶子主动写信给王菲呀,不需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176420/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176420.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二百九十六章 搅入浑水)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润肺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