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俄罗斯的工农业剪刀差很严重。
南部非洲最稳定的群体,却恰恰是规模庞大农场主。
所以这两者真的不好比。
不过彼得洛维奇作为一个在开普敦生活了十年左右的俄罗斯人,很清楚的一点是,南部非洲农场主,生活水准远在俄罗斯农民之上。
真要衡量的话,南部非洲一个五百英亩左右的农场,收入大概相当于俄罗斯的一位部长。
所以这两者根本无法相提并论。
“——这就是我要说的,我们的目标是世界大同,可是在南部非洲,他们已经实现了世界大同,这就是我们梦寐以求的社会结构,居者有其屋,耕者有其田,幼有所育,老有所养——”巴基卡斯真不是拍马屁,他是真的发自内心认同南部非洲的发展模式。
“我明天要和库尔奇一起去德兰士瓦,这将是我最后的努力——”彼得洛维奇还没有放弃。
德兰士瓦有着南部非洲规模最庞大的兰德矿区,现在工人的数量仍然超过20万,所以库尔奇的第一站就放在兰德矿区。
库尔奇大概不清楚,罗克的发迹点,也是兰德矿区。
状态提示: 2458 发迹点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TXT下载地址:http://www.00kshu.win/txt/xiazai175408.html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175408/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175408.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2458 发迹点)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鲇鱼头谢谢您的支持!!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175408/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175408.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2458 发迹点)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鲇鱼头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