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纨看了马氏一眼,现在府里自由之身的女人也就她们三个了,大太太和珍大奶奶身上也背着些罪名,有几年的牢狱之灾,如今她们也只能是商量着来了。
马氏沉吟片刻,说:“京城这里咱们家的名声已经败坏了,留下来怕是少不了被欺辱,况且京城水深,贾家也经不起折腾了。以奴才来看,倒不如回江宁,一是有祖业在,嚼用不愁,二是远离京城这个泥潭从新开始。况且贾家是在江宁发家的,人脉关系还在,只要挺过前面几年,以后的日子就能轻松很多了。”
李纨也点点头,“奴才也是这么想的,贾家如今需要的是休养生息,远离京城才是最好的选择。”
黛玉心里不由得感慨,贾家的男人倒是没几个出息的,贾家的女人却是个顶个的有才,这李纨和马氏还真是娶对了,相信有她们两个在,一二十年后,贾家定能获得复苏的机会。
见她们达成了一致,黛玉点头道:“既然两位嫂子已经想好了,那过几日我就派人送你们南下。四妹妹,你有什么打算?”
惜春淡淡道:“侧福晋,奴婢想要出家。”
出家!李纨着急的道:“四妹妹万万不可呀!就是退了婚也用不着出家啊?你年纪还小,过几年这些事也就淡了,到时候总能找到一位如意郎君的。”
马氏也劝道:“好好的女孩子作什么出家?那青灯古佛的有什么趣味?贾家如今就咱们几个清白人了,咱们应该一门心思的振兴家族才是。”
惜春抿直了嘴,“奴婢许久以前就有了出家的打算,并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这次的变故不过是更加坚定了出家的决心罢了,你们莫要劝了。”
李纨和马氏都焦急的望向黛玉,希望她能出言劝一劝。
黛玉想了想,问惜春,“四妹妹你真的决定了?”
惜春坚定的点头。
黛玉无奈的摇了摇头,“既然你已经是下定了决心,我也就不再劝你了。经历了这么多的事情,相信你的思想也已经成熟了,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日子是自己过的,路也应该是自己选择。不过我有一个建议,四妹妹不如带发修行,就像我额娘一样。”
“不用带发修行了,直接剃度就好。”
“只要一心向佛,是带发修行还是剃度又有什么区别呢?你已经决意出家,实属不孝,若是连家人的这一点小小的条件也不答应,岂不是让关心你的人伤心?”
惜春看看李纨又看看马氏,说实话,她感情一向凉薄,对这两位嫂子是有点好感,却不多,从来没有想过要顾及她们的想法。不过对黛玉,她的感情就要深厚许多了,她也知道,黛玉坚持让她带发修行,是想为她留一条后路。她觉得自己并不需要,不过答应也没什么,就像黛玉说的,只要她心中有佛,是留发还是剃发又有什么区别呢?
“好吧,奴婢就带发修行吧。”
李纨和马氏都松了口气,黛玉又说:“四妹妹想要出家,不如山寺的主持是我额娘的大师姐,我一会儿修书一封,你到时候带去文山寺,元和师姑会收你为徒的,有她照顾着,我也能放心。”
惜春有些动容,林姐姐对她真的是很好,连这些事情也给她想好了。文山寺的元和师太她也是知道的,是京城碧云寺灵真师太的高徒,在佛法界也是比较知名的人物了。能够跟着她,肯定能够学到真本事,还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惜春红了眼眶,哽咽着说:“多谢侧福晋……”
迁移的事情宜早不宜迟,贾家被抄家之后,也没有多少东西需要收拾了,三天后,他们就踏上了前往江宁的路。
黛玉派了林珣护送他们南下,又给了他们一笔资金,不多,却也足够他们回到江宁,以及在这一年收成之前的嚼用了。贾珍寄放在她这里的二十多万两银票黛玉也悄悄的还给了惜春。
“宝二爷,该上船了。”
宝玉站在岸上,回头看向京城的方向,低声问:“我这一生不知还能不能再踏足京城了……”也不知这辈子还能不能再见林妹妹一面……
马氏走到他身边,柔声道:“二爷该走了,二爷若是想回京城,回到江宁之后就发奋读书吧,万岁爷仁慈,没有剥夺贾家子弟考取功名的资格,只要二爷读书有成,到时候考上状元,自然就能回京了,咱们贾家也能再次兴旺起来。”
宝玉望向远方的眼神充满了复杂之色,原本他是对那些八股文章最为不屑的,老爷拿着棍子逼迫他读书他也总是阳奉阴违的,老太太和太太总是舍不得他的,如今再也没有为他求情的人了,而他也不得不努力去学习,真是世事无常啊!
“走吧,总有一天我会再回来的!”即便是为了疼爱他的老太太和太太,他也应该上进了。
在贾家的人离京之后不久,就到了康熙的万寿节。
从全国各地赶来京城的老人们也陆续的抵达了京城,被安排在了驿站、衙门及各个客栈,皇权在某些时候确实好用。
此次上京来参加千叟宴的共有六十五岁以上的老人一千八百四十六人,七十岁以上的老人一千八百二十三人,八十岁以上的老人五百三十八人,九十岁以上的老人三十三人,共计四千余人,其声势之浩大前所未有!
康熙是喜欢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17233/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17233.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344.第344章 宝玉离京)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陌筱白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