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无论是我,还是卢老三对于自己的看法都缺乏绝对的自信。毕竟,在我们当中,要说对眼前这座地宫最有发言权的,终究是唐先生了。所以,在唐先生做出判断和决定前,我们都只有默默的等待了。
过了一会,我们注意到唐先生的脸上的表情由严肃逐渐的变的舒缓起来,到最后,竟然露出了些许的微笑。这让我们这些把注意力集中到唐先生表情上的人看来,都长舒了一口气。
唐先生表情轻松的站了起来。望着我们道。quot;这不是殉葬坑,而是祭祀坑。里面的不是人殉。全部都是牛、羊、马这些动物的骨头。这里才是真正的地宫建造时的奠基处了!quot;说完,用手中的提灯光束朝大坑对面的空间处扫去。quot;对面应该还有通道,卢老三,你带人去确定通道口位置。严平你们三人继续警戒入口。我去找记事碑,其他人原地休息。quot;听到唐先生下令,被叫到的两组人迅速的行动了起来,卢老三带着两个人,沿着大坑的边缘向坑对面的黑暗空间内摸索而去。唐先生则从大坑的另一边绕了过去,走了两步之后,唐先生又喊了起来。quot;这里也有灯台,谁有打火机的,把它全点完,队伍中便又跑出了两个人,沿着这座空间的边缘按照唐先生的指示逐一开始点燃空间边缘的灯台。
我和强子还有罗镇东按照唐先生的指示守在空间的入口。不一会,身后的光亮传来,我们三人回头观望,空间内的实际情形方才映入了眼帘。
这座空间颇大,大小甚至超过了我们上方坑道内营地的大小。空间周围墙壁比外面的通道要精致的多,和地宫中的主墓室一般,墙壁都是石砖构成的,所以,地宫中随处可见的由墙壁延伸出来的石制灯台这里也有,只不过这里的灯台显然没有经过雕琢,只是一根根延伸出来的石柱而已。
整座空间以中央的祭祀坑为中心成正方形分布。祭祀坑占地很广,粗略估算足有两个篮球场一样的大小。大坑的中央突起的石台上摆放着一尊巨大的青铜方鼎。目测,甚至比博物馆中收藏的司母戎大方鼎还要大了一倍有余。在巨鼎的两侧竖立着两尊武士石像,石像异常高大,身上的皮质形制铠甲雕刻细致入微,甚至连铠甲边缘的缝合线都隐约可见,武士面容庄重,显得威武不凡,各自双手按着一把巨大的宽剑站在方鼎两侧彼此对立。
见到巨鼎以及如此栩栩如生的武士雕刻,在场的人也禁不住窃窃私语。罗镇东一边回头观望,一边摇头可惜道。quot;这可是真宝贝啊,就可惜太重了,要是能弄出去。我们这些人一辈子吃香的喝辣的了……quot;我听见罗镇东还寻思着从这里掏东西,忍不住出言警告他说。quot;镇东、都什么时候了,还想着发财呢?现在我们能活着逃出去就不错了!那些独眼怪物出现,很可能就是你们撬开了地宫那座石碑的关系了!吃一堑、长一智吧。这下面的东西,全都透着股邪气,能不碰最好了!quot;听到我如此说,罗镇东嘿嘿的笑了两声。quot;平哥,我听说你和强子下来是探险拍照的,不是我们这条道上的人,这么说也正常了。我们这些人是习惯了。看见这些古物,就他妈的动心!你说的没错了,离开着才是第一位的,这里头的东西,我是不敢再碰了。quot;此刻,位于大坑右侧的唐先生大声向这边招呼着。quot;记事碑在这里,好像是金文,你们中间有谁能认的,过来一下。quot;留在原地的盗墓者们面面相觑,终于还是有人站了出来,朝着唐先生喊道,quot;我认识一些,但是认不全了。quot;唐先生立刻招手道。quot;没事,能认多少是多少。quot;见到唐先生召唤,站出来的人随即一路小跑般的赶了过去。对面的卢老三也找到了位于大坑对面的通道入口,在没得到唐先生进一步指示的情况下,同我这边一样,只是守在了入口处警戒。
周静宜不知道什么时候溜到了我的身边,她显然很害怕大坑中四散密布的那些骨骼,小声向我问道。quot;这里头真的都是动物的骨头?没有死人么?quot;我对于古代祭祀多少了解一些,考虑到她的恐惧心理,我还是决定给她稍稍解释一下好宽她的心了。
quot;唐先生说了是祭祀坑不是殉葬坑了。如果是祭祀坑的话,那里面应该不会有死人骨头的。春秋时期,用活人祭祀已经很少见了。一般情况下都是用所谓的三牲了。常用的就是马、牛、羊这三种动物。我记得史记上曾经记载,秦国的开国君主秦襄公建立秦国的时候,就曾经用駵驹、黄牛、羝羊各三只,以祭祀上天宣告秦国成为诸侯国。黄牛、羝羊好理解,駵驹好像专指两岁以下的红色小马驹了。嗯,这祭祀坑里面的祭品好像很多了。看来,这里举行的祭祀仪式甚至比当年秦国建国时的祭祀仪式还要隆重。quot;听到我如此肯定的回答,周静宜方才拍了拍胸脯,喘了口气道。quot;那我就放心了。刚才从那边走过来,那些死人骨头看的我心里毛毛的。要这里面的骨头都是死人的,我真的一刻都不敢在这里停留了。quot;见到周静宜此刻的样子,我忍不住朝她吐槽道。quot;当初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167414/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167414.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30、31、32))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雨夜带刀不带伞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