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19年唐太宗李世民亲征高句丽,李治身为太子留守后方。自幼与父亲朝夕相伴的李治非常不舍,连日哭泣,唐太宗李世民便对他说道:“你自幼在我身边,像婴儿一样,我此番出征,你正好可以借机锻炼一下,为什么要哭呢?”李治则回答道:“我7岁时母亲便去世了,父亲你一直把我带在身边,朝夕相处,从来没有分开过,一想到我们要分开,我就忍不住伤心。”唐太宗李世民闻言也泪流满面。于是唐太宗李世民为了彼此能够及时了解对方的状况,首创了飞表奏事制度,李治还要求父亲在收到他的信后要立即回信。
不仅如此,李治在听说唐太宗李世民征战期间一度距离“贼城不逾百步”后,紧张到“魂飞胆战,莫知自处”,连忙向自己的父亲表示“伏愿思宗社之重,以亿兆为心”,告诉他打仗别那么勇猛,做儿子的很担心。于是唐太宗李世民立即回了一封《克高句丽报皇太子书》,表示自己自从收到他的信后,因为想着自己的儿子会担心,“所以不执斧钺”,而且“此后必不亲行阵,勿为忧虑也。”
而且就在唐太宗李世民亲征高句丽之前,李治是一路送到了定州。直到不能再送了,面对依依不舍的爱子,唐太宗李世民就指着自己身上的衣服说:“不到我们父子二人再相见的时候,我绝不会换下这身衣服。”所以唐太宗李世民的这件衣服是穿脏了又穿破了,连大臣都看不下去了劝他换一件,他却死活不肯答应。后来唐太宗李世民听说李治正在赶来迎接自己的路上,于是迫不及待地带领三千护卫率先飞奔进入了临渝关,途中正好与李治相遇,直到此时李治进献了新衣服,唐太宗李世民这才换下了身上这件已经穿烂了的袍子。
等到唐太宗李世民征辽回来后又准备巡幸灵州,本打算带着李治一起前去,结果张行成上疏说:“臣听说皇太子要陪同陛下一起去灵州,不过臣认为与其陛下因私爱而让太子陪同巡幸,不如趁此时让太子留下来监国,接待百官商议朝政决断众事,熟悉朝廷事务,这样既可安定京师重镇,而且又可向四方显示太子的圣德。”唐太宗李世民认为他说的有理,便将他加封为从三品的银青光禄大夫。
贞观23年,唐太宗李世民驾崩,李治即位,是为高宗皇帝。李治即位后开创了有贞观遗风之称的永徽之治,在位34年间,百姓生活水平持续改善,人口持续增长;大唐版图也一度拓展到最大,不仅对西北和海东的用兵很有成果,而且基本平定了突厥叛乱,就算是对吐蕃的作战有所失败,但在晚期也已基本稳定了对吐蕃的态势。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162287/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162287.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二百二十八章 史书中三个皇子)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秋茉莉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