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奎山可以说是受到了洗脑的教育。古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有道理的。乌奎山在一个喜欢算小账的校长领导下不算小账才是稀奇呢。
乌奎山自己也想到了孟母择邻的故事:
孟子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孟母就把家搬到了离父亲的墓地附近,以自己知道的知识教育孟子。因为周围是墓地,经常有人哭哭叫叫,孟柯也学着那些人,他们走来走去,孟柯也跟着他们。孟母见了,想:这个居住的地方不是很理想的地方。于是,孟母又一次搬家,搬到集市边上。因为小贩们都想赚钱,拼命招揽生意,孟柯也学着小贩们一样大喊,孟母见了,又想:这个居住的地方不好。孟母又一次搬家了,这次,她搬到了学堂,因为经常会有文人来学校作揖拜跪,孟柯就向孟母提出要上学读书,孟母说:这才是理想的地方。
孟子很贪玩,有一次,他逃学回到家中,孟母生气地说:“还没放学,你怎么就回来了?“孟子不敢作声。孟母生气地把织布机上的梭子拆断了。她说:梭子断了,布就不能织了,学习也一样,日积月累,积少成多,才能获得成功。孟子听了母亲的话,从此努力读书,成为了一个伟人。
现在自己与南槐瑾这样的君子为伍,应该学好。
南槐瑾自己不知道,他的一番险恶的报复却挽救了一个人。
不知书友对法国作家雨果怎么评价?文学史上都说他是浪漫主义作家。刚强与散淡也是仔细揣摩才体会到的。
在《九三年》里,作者就成分展现了人道主义之美:
巴黎志愿兵红帽子营在搜索叛军时,发现逃难的农妇和她所带的三个孩子,出于同情收留了他们。前贵族布列塔尼亲王朗德纳克侯爵,潜回旺代统帅遭到挫折、群龙无首的叛军,袭击了红帽子营,凶残地枪毙伤兵、俘虏和妇女,劫走三个孩子作为人质。郭文领导的共和军,彻底粉碎了朗德纳克煽动五十万农名叛乱并让英**队登陆的计划,最后把朗德纳克及其残匪围困在他祖传的城堡中。朗德纳克以三个孩子的生命为筹码负隅顽抗。城堡被攻破,他从暗道逃走,其副官欲放火烧死三个孩子。这时幸存的农妇赶到,痛哭哀号,使已逃出的朗德纳克动了恻隐之心,折返救出三个孩子,自己也被共和军逮捕。在他就要被送上断头台的前夕,郭文经过思想斗争私自放走了他。而郭文自己也被铁面无私的特派员,也是自己的老师西穆尔登判处死刑。之后西穆尔登开枪自尽。
对乌奎山的故事,刚强与散淡是怀揣着复杂的心情记叙的他的故事,因为他是真人真事,当然,人名是化名了。其实像乌奎山这样的人,这样的老师在我们身边比比皆是。他们往往接受别人的所谓建议,有时做了错事还不自觉。最后醒悟时还莫名其妙自己怎么就这样傻呢。
乌奎山是一个可塑之人。有些人被不良的观点影响,根深蒂固,积习难改就另当别论了。
乌奎山和队花继续聊天,对南槐瑾有了较深了解。这就坚定了乌奎山要积极向上的决心。
乌奎山无意当带卧室的房子里,有一张课桌,课桌上有很多书,还有一个闹钟,乌奎山眼睛一扫,已经十一点钟了。想走,又怕付桂仁一帮还没有回来,自己岂不又成孤魂野鬼在操场游荡。
“也不知道他们回来没有?”乌奎山故意说。
“应该没有,我们这里晚上十分寂静,几里外就能听见说话的声音。他们那么大的一路人,不会这么安静地回来。”
“天不早了,你也要休息了,打扰你不好意思呀。”乌奎山欲擒故纵说。“没有关系,或者我们两个人去看一看,莫他们真的回来了,我们还在这苦等。”队花到底是山里的姑娘,对人热忱。乌奎山还是好多年前和自己的老婆,那时他们也年轻,夜晚在外面走过,现在乌奎山心里有了别样的感觉。-- by:dad856|65025|16701344 -->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15803/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15803.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571,洗脑)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刚强与散淡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