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音一落,五个辅臣的脸色,都是微微一变。
户部尚书傅永淳急忙说道“殿下,两淮盐税虽然每年都约有八十万两,是全国盐税的七成,但自从崇祯八年,流贼窜入湖广,四处作乱之后,这每年八十万两的银子,就很难再送到京师,大部分都做了各部官军的军饷,尤其前年到去年,更是所耗众多。今日虽然刚是三月,但两淮盐税,却基本都已经花出去了。”
意思是,殿下你惦记晚了,这些银子早有用途,并且已经被左良玉马士英使用了。而且不是现在,是崇祯八年之后就这样了。
朱慈烺假装惊讶“一点也不剩了吗”
傅永淳和王鳖永低语了两句,回道“如果今年两淮的盐税,能有八十万两,那大约还可以支用两三万两”
朱慈烺心中黯然,竟然到这种地步,眼见御座上的父皇和内阁五辅都不惊讶,显然,他们都已经是知道了的,而从他们的愁眉和叹息中,朱慈烺知道,殿中人并非没有想过办法,只是兵事连连,银子粮米又平白变不出来,最后只能是徒叹奈何。
不过傅永淳的回答,正是他想要的一个台阶,于是说道“父皇,儿臣愚见,就支用剩下的两淮盐税为大军此次出征的粮饷,同时,严令南京户部,为大军输送粮饷,但浮山和武昌之败,南京户部所费众多,怕是筹不出太多的粮草了,因此儿臣恳请父皇下旨派出一位钦差,一来到江南督促粮饷,二来,向江南富户筹款购粮,以为大军臂助”
内阁五辅相互一看,微有惊讶,到江南募捐,太子想法,又不同于常人啊。
“太子殿下所说,臣赞同”三辅蒋德璟站出“如今只靠朝廷,只靠南京户部,怕是难以支撑大军,江南富庶,正应该号召江南士绅出人出力,为朝廷分忧。”
其他人默然。
崇祯帝环视众臣,叹道“灾祸不断,国库空虚,皆是朕的罪过啊。”
群臣脸色一变,急忙都又跪下,朱慈烺也自然也免不了,同声“臣等位忝中枢,却不能为国分忧,臣等有罪,请陛下治臣等失职之罪。”
“都起来吧。万方有罪,罪在朕躬,谁也替谁担不了的。”崇祯帝的声音无比疲惫,似叹息,又似责难。
众臣心情忐忑的起身。
崇祯帝咳嗽的说道“那就派钦差吧,何人可为钦差你们可有人选”
殿中默然。
这个钦差可不好当,到江南督促粮饷,还要向江南富户募捐,明显就是得罪人的差事,筹到了,得罪一大批人,筹不到,就等于是办砸了差事,大军没有了粮饷,岂不是身败名裂,里外不是人
崇祯帝把目光徐徐转向太子“钦差是你提出来的,想必你心中已经有人选,你说,谁可为钦差”
朱慈烺拱手“钦差需有尊贵身份,如此才能压住场面,同时又不能是江南人士,以免人情理短,更要铁面无私,一心为国,因此儿臣以为,驸马都尉巩永固是合适人选。”
去年,朱慈烺亲到运河指挥,巩永固回京复命,为太子说情,惹的崇祯帝大怒,令巩永固禁足。到现在巩永固都不能出府门一步呢。朱慈烺趁此也是想要解除他的门禁,令他重新为朝廷效力。
殿中又默然。
大明除了太子,皇子和宗亲都是不能干政的,两者之下,自然就是驸马最尊贵了,但外戚也是不能干政的,甚至是太祖高皇帝严厉禁止的,驸马都尉到江南募捐,为朝廷分忧,还可以勉强接受,但如果是督饷,插手政务,那是不是有违背祖制的嫌疑呢可如果没有钦差的身份,谁又愿意把银子拿出来,交给巩永固呢
如果是其他人提出,内阁五辅立刻就会质疑,但面对太子,他们暂时保持了沉默,只等崇祯帝决断。
御座上,崇祯帝皱起眉头,显然,他有这个顾虑。于是说道“派谁为钦差,朕再考虑,今日就散了吧。”
“是。”
圣旨定下,群臣退出,朱慈烺跟着崇祯帝来到后面的暖阁中。
已经是三月,天气已经渐渐缓和起来,但暖炉中的木炭,却依然烧的旺旺。
崇祯帝拥着厚厚地被褥坐在卧榻里,望着即将出征的太子,忽然说道“法华经你可都背下来了你母后生前最喜欢法华经。”
“回父皇,儿臣已经背下来了。”朱慈烺回。
“给朕念一段吧。”崇祯帝疲惫的闭上了眼睛。
朱慈烺轻声默念。
“如寒得火,如裸者得衣,如商人得主,如子得母,如渡得船,如病得医,如暗得灯,如贫得宝,如民得王,如贾客得海,如炬除暗,众生离一切苦,解一切生死之缚”
崇祯帝睁开眼睛“好,到军中之后,你每日都要念诵一遍。”
“儿臣遵旨。”朱慈烺拜首。
“湖广战事,非同一般,切记要小心。通州之事,不可再有。”
“是。”
“去吧,朕等你胜利的消息。”崇祯帝闭上了眼睛。
“是。”
朱慈烺再拜,然后说道“父皇,此次南下湖广,军务繁琐,儿臣想向你要两个人。”
崇祯帝点头“说吧。”
“前五省总督陈奇瑜。陈奇瑜因罪下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157550/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157550.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841章 钦差人选)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韭菜东南生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