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按Ctrl+D收藏本站!我的书架

混在五代当皇帝- 第二十四章 喜讯(2/2)

文/康保裔
混在五代当皇帝 | 本章字数:1174  | 混在五代当皇帝txt下载 | 混在五代当皇帝手机阅读
推荐阅读:抗日之乱世英雄特战狂狼北朝汉月我当佣兵那些年清末文抄公重生之少帅东北大帝京门风月内异世之女神之路文体时代风流太监郎霸行三国窃民
有了新问题,不得不说他的脑子并不笨,一旦思路被人点开之后,在战略方面也是有思考和判断能力的,他缺的还是一个擅长言传身教的好老师。

“朝廷多半还没有下定决心吧……”赵匡胤摇了摇头说道,“朝议的内情我是不知道了,只不过朝廷并没有更多的旨意传下来,要朔方军做的事情无外乎就是严守疆界,既不必去助定难军抗击辽人,也不要去趁火打劫。好像庆州、延州那边得到的差不多也是类似的指令,只有府州那边,因为折家同样出身于党项,却又是夏州李家的世仇,所以他们固然不会出兵帮助定难军,却在大力延揽保护被辽人威胁到的河套党项诸部,不过也还没有和辽国撕破脸。”

说到了这里,赵匡胤停顿了片刻,然后才郁郁地说了一声:“陛下的深意,我也是难以揣测的……眼下就只能好生守着朔方军。二弟于此刻归来,的确是恰到好处,既然朔方军东向没有什么用武之处,倒是不妨倾力支持二弟开拓凉州。”

“那……除了辽国连番劫掠定难军这件事之外,这三年里面还有哪些大事发生?”赵匡义没有接茬,既然兄长都看不透皇帝的筹谋,他就更不愿意去费劲了,“兄长之前不是说大周和周边的变化都很大吗?”

赵匡胤瞟了弟弟一眼,又伸出手来拍了拍他的肩头,笑着说道:“你尽管放心,家中一切安好!那个高丽的崔氏在永乐五年四月里给你生了个大胖小子,母子平安;就是弟妹在今年年初得了一场恶疾,不过有太后和陛下照拂,太医善加调理,此时应该已经痊愈了。就是文化都已经从武学结业了,听说是申报了定远军的职位。”

“崔氏生了一个儿子!”

赵匡义听了这话就不淡定了,要知道他现在都已经是三十七岁的人了,可是结发的尹氏没有给自己生下一儿半女就韶华早逝,续弦的符昭兰更是十多年都没有给赵家添丁——当然,这事的责任主要在赵匡义自己,不过此刻赵匡义显然是不可能自省的。

却是没有想到,自己奉诏出使一次高丽,外藩送过来的一个妾侍就不光是令自己重振雄风,而且很快就生下了儿子。赵匡义此时颇有些后悔,自己原先怎么就没敢去纳妾呢?要是早纳了妾,应该也不至于到三十岁以后才得子的。

不过赵匡义终究是谋大事的人,这个消息只是让他短暂地激动兴奋了一下,马上就调整了心情,略显羞赧地说道:“文化也出息了啊……不过他怎么会选择了做水军的?另外,兄长也应该知道,小弟方才并不是在问家中的事。”

“除了辽国连年劫掠定难军之外,大周和周边的变化确实很大啊……”赵匡胤等着弟弟的情绪平复下来,这才继续说道,“济州岛已经成为了大周的马场,耽罗国虽然还没有郡县化,不过当地土人比荆湖、岭南的溪洞蛮还好相处,相信很快就能成为朝廷的郡县了。高丽的北境如今已经相当于大周领地,禁军和文吏、商户自有来去,鸭渌水两岸的生女真争相归附,相信安东都护府重立也并非不可能。就是在国内,江南、河东的税制改革颇见成效,后续岭南与蜀地的试点也很成功,朝廷一致同意将其全面铺开,另外三京都已经建成,朝廷在年初正式迁都西京了。”


状态提示: 第二十四章 喜讯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快捷键←)上一页:第二十四章 喜讯(2/2) 返回《混在五代当皇帝》目录下一章:第二十五章 朝野变动(快捷键→)

推荐阅读谍影:命令与征服忍校教师,我教书就能变强满唐华彩我娘子天下第一黜龙大秦:这个皇位舍我其谁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扼元迷踪谍影大唐腾飞之路红色莫斯科乱战三国之争霸召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