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按Ctrl+D收藏本站!我的书架

混在五代当皇帝- 第二十三章 对高丽策(2/2)

文/康保裔
混在五代当皇帝 | 本章字数:1187  | 混在五代当皇帝txt下载 | 混在五代当皇帝手机阅读
推荐阅读:抗日之乱世英雄特战狂狼北朝汉月我当佣兵那些年清末文抄公异世之女神之路重生之少帅东北大帝京门风月内文体时代风流太监郎霸行三国窃民
也算是能够让历史尊重高丽人的创举了。

建立卫满朝鲜的卫满是燕国人,和半岛南部的那些三韩人没有任何关系,这一点是很明确的,然而高丽人似乎对卫满也是追宗的,这个恐怕就和安南那些一心**的家伙们称高骈为“高王”一样,既是对北部中国遗民的安抚,也是为自己的领土野心张目。

至于汉武帝平卫氏朝鲜定辽东四郡,以及汉昭帝并四郡为乐浪、玄菟二郡,那就是明明白白的汉家郡县了。

可惜西晋丧乱,别说是东北了,就连中原都顾不上,于是这块地方就沦落到当地兴起的扶余别种高氏所建的高句丽,也就是以后隋唐两朝连续征伐的东北地方割据政权,一直到唐初才最终建功。

现在的这个高丽王国,其始祖王建或许当真是高句丽的遗民,但是他起家的根基却凿实是那个兴起于半岛南部的新罗,是那个和大唐签订了界约的新罗,这个国家哪里来的资格宣称对高句丽的继承权?总不能奥巴马当了美国总统,美国就可以对非洲宣布主权了吧?

就算是不考虑统一和割据的问题,单讲民族源流和地方性,继承高句丽的也应该是另一支扶余别种大氏建立的渤海国吧?高句丽的王族基本上被唐朝内迁了,中唐名将高仙芝就是其遗民;新罗则抢了一批高句丽的商人等中等人家,王建有可能就是移居新罗松岳郡的高句丽遗民后代;而留在东北当地的人口也有不少,后来渤海国的三大姓——大氏、高氏、夏氏都是。契丹在武则天时期攻陷大唐的营州(老营州治所柳城,最初的平卢军所在地,即今辽宁省朝阳*市),居住在那的高句丽遗民大祚荣走保辽东建立渤海国,王族和居民甚至地望都和高句丽相仿佛。

所以不管王建及其子孙怎么宣称,高丽的大臣怎么坚持,他们都只能继承新罗而不是高句丽。只可惜新罗的北进虽然被渤海国打断了,但是渤海国却亡于契丹,随后耶律德光为了削弱东丹王耶律倍的势力,又将原先的渤海国居民大举内迁,使得契丹对鸭绿江东岸的控制力极度衰弱,才使得高丽的北进政策大获成功,不仅取得平壤城建立西京,还一举将北线推进到了鸭绿江口至萨水(今朝鲜清川江)中上游一带。

郭炜的想法就是,高丽王国统治的人群主体是半岛南部的三韩,他们和中国虽然自古就有密切的经济与文化往来,但是缺乏接受中国政fu统治的经验,大唐在灭亡了百济之后虽然一度建立过熊津都督府(今韩国公州),但是根本就没有站稳脚,所以大周未来是否兼并高丽尚待考虑,不过大同江北面的汉唐故地却不能再任由高丽王国渗透蚕食了。

在原先的历史上,宋朝根本就没有力量收复辽东——它连幽燕都收不回来呢,却何谈收复辽东了——所以出于文明相似度、朝贡关系等方面的考虑,支持了高丽王国继承高句丽的主张,为的是和辽国对抗,现在的郭炜可没有必要作出这样屈辱的选择。

不支持高丽王国对鸭绿江两岸的土地要求,可不等于就支持了辽国,从辽东到平壤这些易于耕种的土地,显然是华夏自古以来神圣不可分割的。现在赶上了辽国恐吓讹诈高丽,高丽仓皇之下求助于己的时候,正是汉家军队重返故地的契机,郭炜怎么肯轻易放过?

……


状态提示: 第二十三章 对高丽策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快捷键←)上一页:第二十三章 对高丽策(2/2) 返回《混在五代当皇帝》目录下一章:第二十四章 东北方略(快捷键→)

推荐阅读谍影:命令与征服忍校教师,我教书就能变强满唐华彩我娘子天下第一黜龙大秦:这个皇位舍我其谁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扼元迷踪谍影大唐腾飞之路红色莫斯科乱战三国之争霸召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