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按Ctrl+D收藏本站!我的书架

混在五代当皇帝- 第十九章 书堂问题(2/2)

文/康保裔
混在五代当皇帝 | 本章字数:1183  | 混在五代当皇帝txt下载 | 混在五代当皇帝手机阅读
推荐阅读:抗日之乱世英雄特战狂狼北朝汉月我当佣兵那些年清末文抄公重生之少帅东北大帝京门风月内异世之女神之路文体时代风流太监郎霸行三国窃民
坚持不下来的,说到底还不是因为他们这种以宗族为纽带的强有力的社会基层组织和原始共产经济在面对自耕农的时候竞争力很强?那么就继续由经济规律作出选择好了。

在大家族面对土地累进税制的时候分家不分家,郭炜不打算通过律令、诏旨或者任何明示暗示的手段作出方向引导。尽管郭炜个人很不喜欢宗族社会,但是他自己对当前的社会形态也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知道在工业化发展起来之前,想要打破宗族社会建立起国家对基层组织的控制,至少在他和手下大臣的能力范围内是做不到的。

那就不如让宗族社会自生自灭,自己只要使用一些宏观调控手段,并且努力推进工业化的底层技术进步就可以了,从正面去挑战宗族社会的事情干不得。

倒是关于江州陈家的那个东佳庄书堂何去何从,确实得要费一番斟酌。

“呵呵,晦仁无需忧虑,江州陈氏义门既然是以忠孝持家,那又岂能为了一点小利就分崩离析呢?义门义门么,义当然是高于利的。”

在心里面已经拿定了主意的郭炜笑吟吟地叫着和岘的表字,这人身份可不一般,他的父亲是后晋的宰相、太子太傅、鲁国公和凝,七岁就以门荫为左千牛备身,十六岁登朝为著作郎,丁父忧除服即拜太常丞,虽然没有进士出身,又不熟悉政务吏事,但是以其门阀和教育的优势,在礼仪赞相方面却是娴熟得很。

将这等大议题一语轻轻带过,郭炜努力把话题的重点转向书堂:“倒是陈氏义门的那个东佳庄书堂颇费周章,华夏自古以来即重文教,负有播化文明之责,断不能因为一点草率而令一座颇负盛名的书堂被废弃了。对了,左仆射,江南那些个民间书院,比如白鹿洞、白鹭洲什么的,在税赋方面都是如何优惠的?”

“这些民间书院说是说由民间创办,其实州县每年也要拨付一些钱粮的,再加上民间日常的捐资,还有一些富户捐纳的田产雇人耕种,每年的收入用于书院延请教授、购买书籍和贴补穷困生员,只要这些资财不被挪作他用,朝廷是免税的。”

王溥随口就答了上来,即使他以前对这些具体情况不够熟悉,今天皇帝召集众人前来计议所为何事他也是清楚的,只要临时调阅一下档案就能够查到的事情,他肯定是不会疏忽掉的。

“免税啊……”

郭炜的眉头蹙了起来,怕就怕有这样的例外。

以前庙产免税,于是各类民户都争相携带田产投到寺庙名下,宁愿给单纯食利的僧人们刮上一层,也不愿意给朝廷缴纳赋税——不错,朝廷收得是比寺庙还要多,但是朝廷除了是阶级剥削的工具之外,也是提供公共管理的机构啊,那些个保卫边疆驱逐胡虏抵抗其打草谷的事情,念经的僧人们会去做么?维护一方治安,哦,这一点僧人们倒是会组织僧兵做,不过僧兵更大的职能是催缴田租。但是兴修水利治理黄河这样的大工程,哪个寺庙会去做?说到底免税权之下的寺庙就必然变成只会吸血的社会毒瘤。

后来亲王、有功名的读书人免税,由此导致的灾难就更是不必提了,提起来都是辛酸泪啊……当然,最新的发展则是各色各样的公益基金。

总之,郭炜听到特殊的免税权就不痛快,这并不是因为减少的是自家的收入。

!#


状态提示: 第十九章 书堂问题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快捷键←)上一页:第十九章 书堂问题(2/2) 返回《混在五代当皇帝》目录下一章:第二十章 书院管理办法(快捷键→)

推荐阅读谍影:命令与征服忍校教师,我教书就能变强满唐华彩我娘子天下第一黜龙大秦:这个皇位舍我其谁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扼元迷踪谍影大唐腾飞之路红色莫斯科乱战三国之争霸召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