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李璘来到柳泊寨求见寨主的时候,这些山贼已经在刘循臣的领导下安居乐业了两三年了。
李璘很快就笑完了,因为通远军使楚白在交代他任务的时候,已经给了他充分的情报,刘循臣喜欢直来直去,虽然曾经是一个读书人,却已经没有了那么多的虚文,当然也容不得他慢慢地表现谈判艺术。
“我既不是哪个庄子里的使者,也不是来交保护费的,但更不是前来投奔山寨的落魄汉子。我乃大周通远军牢城营都头李璘,今日是奉了通远军使之命,特来联络刘寨主!”
李璘对着坐在上首的刘循臣一抱拳,当即将自己的身份和使命报了出来。
虽然情报上是说刘循臣对官军没有一点好感,甚至还颇有怨恨,但是李璘也不打算迂回曲折一番之后再坦白了,他相信刘循臣能够分得清轻重。
这个李璘,就是当初为了报父仇,在东京宝积坊北面街上杀死殿前军小校陈友的那个殿前散祗候李璘了。
当初的那个案子曾经在东京引起了一场不小的风波,卷入判案争议的人还真是不少,虽然他们几乎没有一个是真正关心李璘或者陈友的,他们关心的只是一些基本的社会道德原则。
引起风波争议的这种社会道德原则是如此的强大,郭炜最终都只能稍加妥协,赦免了李璘的死罪,将他减死流配到通远军戴罪立功,归属通远军的牢城营编管。
要说李璘怎么十多年还记着杀父大仇,认准了仇敌之后不管其身份就当街格杀,并且在杀人之后留在原地自首,这个人确实是一根筋,既是一根筋地讲恩义,又是一根筋地尊律法,然后到了流配地依然是一根筋地戴罪立功。
所以李璘很快就在牢城营表现出众,于是很快就入了通远军使楚白的眼帘,然后就经常作为选锋出阵,很是立了一些功劳。
对于李璘之前的身份和获罪的原因,楚白当然是清楚的,而且他对郭炜发配李璘到通远军来也有自己的理解,于是李璘很快就复职为军官,虽然不是像殿前散祗候那么清贵,但是都头可以实实在在地指挥一百号人呢。
然后李璘在都头的位置上也干得相当好。
这一次,楚白就是冲着李璘的一根筋与胆气,还有必要的隐忍与明断,这才特别选择了他来担任招安刘循臣的使者。
刘循臣闻言,当即就是一皱眉:“官军?你是官家派过来的,莫非是想来招安俺?俺虽然读过许多经书,现在可不会去讲啥君臣大义,也不会去讲道德廉耻,现在活得很自在,不受诏安!俺敬你是个好汉,就不为难你了,尊驾还是请回吧。”
“我知道你,盐州百姓早就把你的事传遍了,读书人一朝被党项蛮子弄得家破人亡,朝廷大军未能保护好治下子民,心中有些怨恨确实难免,所以你嘴上说说‘不讲君臣大义,不讲道德廉耻’,相信官家不会计较。你做的事说明了你还是心存百姓的,只要能够心存百姓,官家就会原宥!”
李璘对刘循臣很摸底,因此话语间相当自信。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154037/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154037.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三章 柳泊寨)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康保裔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