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按Ctrl+D收藏本站!我的书架

混在五代当皇帝- 第二十八章 秦淮河(2/2)

文/康保裔
混在五代当皇帝 | 本章字数:1134  | 混在五代当皇帝txt下载 | 混在五代当皇帝手机阅读
推荐阅读:佣兵大纨绔德之路伙夫英雄抗日之超级壮丁绝地反击坏娘子:七夫之祸光熹帝国党军荣誉穿越之大航海霸主晚明霸主天下图最强掌柜
冢去,嗣后再往前赶上昇州西南面行营的大军。”

如愿亲征南唐,现在又如愿渡江来到江南,郭炜的兴致很高,这时候突然从脑海中浮现的一首诗联想起来,李白的衣冠冢应该就是在这里,于是临时起意就要去转一转。

至于亲临前线这种事情,其实既不急也不是必须,禁军又不是靠着他的指挥来打仗的,鼓舞士气的工作早一天晚一天的差别也不算大。

…………

新林寨大捷之后,柴贵迅速调集全军上前,将采石镇留给了和州的州郡兵守护,伏波旅接替锦衣卫亲军成为先锋,锦衣卫亲军在稍事休整之后也分路出发,昇州西南面行营的十万大军兵分三路,横扫了采石镇至金陵之间的各个县镇军寨。

定远军则始终在江面上保持着跟随陆路大军的速度,维护着进军途中的水路安全和水上补给通道,阻截一切来自下游的船只,保障采石矶浮桥的绝对安全。

也许是新林寨一战已经集中了南唐军太多的力量,也许是新林寨一战彻底击碎了南唐军抵抗的勇气,自从十一月二十五日见到数万层层叠叠的南唐军之后,周军一路上就再也看不到一个南唐军的士卒了,从采石镇到金陵的这***十里路,不管是沿着江岸还是深入内陆数十里,周军沿途畅通无阻。

沿途的县镇军寨,驻军要么已经逃散,要么被撤入金陵城中,就连乡兵都一走而空,各地的仓库能搬的也都已经搬空了,不能搬的倒是没有被付之一炬,不过可资周军利用的东西却已经留存不下多少了。

好在郭炜为此战的准备极其充分,采石镇集散的物资、定远军护卫的船队都已经可以充分保证十万大军的长期驻扎和攻城了。

即便如此,柴贵依然小心谨慎地调度着全军,远远地向四面放出斥候,步步为营地向前推进,时刻保证着三路大军的密切联系与协同,在具备水路运输的基本保障之外,依然用军力保持了一条陆路转运通道不会被南唐的游军切断。

这种随时准备应战的行军而不是急行军,一天也就是走个三十里的样子,不过两地相距甚近,周军的这种缓步进逼也没有给金陵城留下多久的安逸,到了十一月二十八日傍晚,沿着江岸推进的王审琦终于带着他的伏波旅两个军抵达了金陵城西面的秦淮河,前面正对着的就是南唐金陵水军的水寨。

与此同时,南路的郭守文带着他的金枪军自江岸以南百里深度迂回,来到了金陵城南面秦淮河的南岸。

而行营都监潘美和行营副都部署曹彬带来的中路主力也于同日来到了金陵城的正西门,不过同样是隔着一条秦淮河。

金陵城下,秦淮河边,南唐军营寨相连,与刚刚抵达的周军隔河对峙。

定远军一路伴随王审琦行军,此时却被南唐水军的水寨阻隔,只能驻泊于长江岸边,无法进入秦淮河为大军提供渡河便利。

南唐军虽然放弃了沿线小城和军寨的争夺,以全力保证金陵的守备,却也没有消极地退入金陵城坐等周军扑城,秦淮河毕竟是金陵城的第一道防线,北面有水寨遮护,后面有金陵城高大的城墙倚靠,前面是宽阔的秦淮河,不在此阻击一下周军,那也实在太无能了。


状态提示: 第二十八章 秦淮河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快捷键←)上一页:第二十八章 秦淮河(2/2) 返回《混在五代当皇帝》目录下一章:第二十九章 一衣带水(快捷键→)

推荐阅读我的谍战岁月红楼之挽天倾汉世祖我的公公叫康熙大唐腾飞之路大唐之最强熊孩子我娘子天下第一大秦:这个皇位舍我其谁军工科技国潮1980红色莫斯科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