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混泥土黏性虽然很好,但明显经不住水流的冲击,蔡义莫名的想到了一物:水泥。如果用水泥代替黄土,这样的混泥土不但黏度好,而且不怕水流的冲击。别说建个江堤,就是建大坝,建城墙都不成问题啊。
水泥的成分蔡义是知道的,80的石灰石、15的粘土、2铁矿粉,在熟料中加入3的石膏。经破碎、配料、磨细制成生料,然后入窑煅烧成熟料,再加入石膏磨细,便成了水泥,整个过程简单概括起来就是“两磨一烧”。
其中最主要的工序就是煅烧了,形成水泥的窑内温度一般需要1400度。不要觉得这个温度很吓人,在宋朝的时候已经具备这项工艺技术了。别说烧水泥,就是百炼钢技术这时代也是可以实现的。
唯一让蔡义担心的反而是这燃料,普通的柴火、木炭根本达不到这个温度,唯有用煤炭。虽说煤炭在宋朝不是一个稀罕物,但一般人家还是用不起的。
不过为了消除水患,为了不让更多的百姓流离失所,也为了不让唐恪嘲讽,蔡义决定不管付出什么代价,都要把这水泥做出来。大不了再让沈进制造一些其他东西,拿去卖钱便是。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152538/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152538.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八十六章募役法和保甲法)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小生没财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