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何况,萧毅再不好也是他们的兄弟,哪有一味偏帮没血缘的大臣,不帮自己兄弟的道理。父皇难免会怀疑他们联手欺负这个四弟。
邺帝的确是这么想的,萧毅不听军令就回了邺都,毫无切实证据就告陈远章是奸细,这固然是不对的,但是他出发点是好的,他是为了大邺的江山。比这个一味打压自己兄弟的儿子要好。
如此一想,心里的火气竟平息了许多,对苏培安道:“让他进来,当着这些重臣,把他的证据说一遍。”
萧平和萧越不由扼腕,都怪老大这个猪队友,反而让父皇熄火了。
萧毅跪了许久,膝盖酸疼,但是他脊背依旧挺得笔直,行走利落,颇有几分武将风姿。
几个皇子都不由看向他,他们同在书房上课,印象中这个老四并没有如此风姿,难道从军真的有这么大的影响?才这么些天,就让一个人脱胎换骨。
“儿臣参见父皇。”萧毅行礼道。
邺帝也看了他半晌,觉得不认识这个儿子一般,然后淡淡道:“这里都是朝廷栋梁,你便将你的猜测说一遍,看是否能说服他们。”
“是!”萧毅干脆的应了一声,然后道:“那我就先从近的说起吧,谢将军与陈副将是兵分两路,堵截西夷骑兵,不巧的是,谢将军没有遇上,陈副将遇上了。第一战是在灌江口,陈副将大获全胜。第二战,是雁门,诸位都知道,雁门有多险,可是在如此地势优势下,陈副将却败了,雁门之后的峭壁嶙峋,陈副将未派人把手,西夷军队竟从那里攀爬而入,直捣我军后方,导致我军腹背受敌,反受雁门地势之苦。”
“而第三战,就败得更为蹊跷,松阳地势开阔,是平原之地,四周无处可藏,只能拼主将的应变能力,以及将士的凶悍之气。陈副将带的那对兵,因为败过一次,对西夷心怀怨气,憋在心里想要报仇呢,所以初期我军一直是压着西夷打,而谢将军已经亲自领兵来援。可是就在谢将军即将到达之时,陈副将忽然下令撤兵。将士们杀气冲天,主将却要撤退,将士们只能听从军令,这一退倒是好,正好退在敌人的陷阱里,西夷反败为胜!”
萧毅声音清冷,带着几许愤慨,“父皇,这两场战事,难道败得还不够蹊跷吗?我大邺将士原本可以大败敌军,却因陈副将而身死敌手!”
邺帝沉默,萧毅陈述的事其实与军报中禀报的差不多,不过军报没有点出陈远章的疑点。
胡盛华捋了捋胡须,问道;“如果一切都如殿下所言,那为何派去军中的监军没有奏报。”
萧毅抬头看向胡盛华,“胡首辅,古人云‘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工’,派去军中的监军都是文官出身,懂兵书军事吗?”
这是大邺的陋习,或许说是各朝各代都有的陋习,未避免武官在外不受军令,皇帝都会派一个监军跟着,这个监军代表皇帝,拥有至高权力,有密奏之权。当今邺帝不重文轻武,但是官制沿袭前朝,相同阶品,默认文官比武官高半阶。而派去军中的监军,一般都是文官。
萧毅的话是大大得罪了文官,胡盛华轻哼一声,脸上已有薄怒。
武官不敢多言,但是心里是赞同的,他们在外打仗,最烦那些只知道之乎者也的监军指手画脚,若是不听,他还密奏陛下给自己吃排头。
萧匀见胡盛华脸色不好,心里不由暗笑,义正言辞指责道:“四弟这话就不对了,朝中诸事,多亏了文官治理。不然全靠那些只知道使力气的武夫吗?”
此言一出,又有不少人扶额。
萧宁偷偷打量了一番,估计大哥阵营的官员恨不得让大哥从此闭嘴了。
就连胡盛华都抬头看了萧匀一眼,萧匀觉得莫名其妙,他竟然从胡首辅眼里看出了同情之意。
萧匀现在还没有反应过来,他这句话算是得罪了所有武官。
邺帝咳嗽一声,喝令萧匀闭嘴,到底是自己的儿子,太蠢也不能让外人看了笑话。但是猜忌的心也放下了,大儿子心思太木,这种得罪全部武官的话都敢说,能有什么心机啊。也就是一些一眼就可以看穿的手段,不值一提。
萧毅目光平视前方,倒没有因为萧匀的话而对其轻视半分,作为第一个封王的皇子,萧匀绝非蠢笨不堪之人,比如方才,他故意得罪了全部武官,却可以让父皇放心。只要不到军变的程度,要武将也没什么用,相比之下,这些德高望重的文官更有用。
皇宫里,没有绝对的蠢笨之人。
萧匀闭嘴了,萧毅就是众矢之的,不少文官出言讽刺。
“四殿下一直养在深宫,此番刚上战场,就有如此眼界,的确是比监军更懂军事。”
“下官听说四殿下应对北莽偷袭十分得心应手,殿下也许是胜了一次,便以为自己是常胜将军吧。”
“……”
在场的人都知道,北莽来偷袭的人不算多,这官员的话,是讽刺而已。
众人你一眼我一语,都是文官,什么历史典故张口就来,直把萧毅怼到了墙上。
邺帝眉心一皱,却也没有阻止,这里的都是重臣,方才老四的话也太过了些,他们心中有火也是正常的。
直到有个官员开口道:“殿下说雁门之战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152069/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152069.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086章 议政殿辩论)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息夫人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