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豫了再三,穗儿还是去跟婆婆唠起了安平的事儿,婆婆说这一回真的算是家破人亡,如何也添补不上了。还说,自己稍话儿给安平了,无论他想种地还是做点儿小生意,她都会帮他的,可是安平一直没给回话儿也没来。
这样的状况让穗儿更担心了,见又见不到,话都说不上,也不知道安平怎么样了。
日子照常一天天的过,一切都看起来不错,除了安平没有消息,杨家上下还算安稳。
又是一年开春儿的时候,三月的一天安平忽然来了,这次不是直奔着来找穗儿,而是急匆匆的拜见了老太太。
来不及说这些没见的日子里他是怎么过的,安平着急忙慌的说,他从东边回来,仗打得越来越近了,日本人很快就会打到这里的。他不放心这一家子上下孤儿寡母,请老太太早做打算。
老太太一时也没了主意,赶紧召集杨家各房家长商量怎么办。虽然听说在东边日本子已经闹了几年了,可是能打到自家家门口的情况是谁也没想到的。因为不知道这日本人到底是为什么来,更不知道怎么避免受害,商量了一晚上也没得出个妥当的办法。以前虽说闹过胡子土匪,可是真正的打仗谁也没经历过,应对起来没人能说得清该怎么做,能想到的祸害免不了是要抢夺钱粮,抓壮丁去做苦力,再就是女人孩子的安危。
最后总归是得出一条:各家各房收拾细软,往没开仗的地界投亲靠友,等仗打完了再回来。可是人都走了,地走不了,房走不了,还要不要留人来守着房子和管着那一片片赁出去的田地里的收成呢?谁也说不准怎么安排才是万全的,于是各家儿就都回去根据情况安排自家的事情了,安平留了下来,他本也无处可去,更担心这一院子的女人孩子,还有老太太和十年,哪有一个能让他忍心甩手离开的呢。
与安平这次重逢,完全不似从前那样儿背着人他偷偷摸摸的来,破天荒的不拒避讳,一家子从老太太到下人,再到穗儿和怀里的孩子,全都聚在一处商量着接下来怎么安置。人人愁眉不展,都不知道将来会变成什么样子,都等着老太太拿主意。
婆婆决定全家一起往西边逃难,家里东西搬不走的都锁到一个院儿,能变卖的都换成钱,给家里的下人分一分,遣他们各自回家做打算。
转过天来打发了下人,剩下家里这老的老小的小,老太太盘算着让十年帮着穗儿开始藏东西,把不敢全带在身上的金条地契首饰什么的,都埋到厨房的灶洞下边,想着哪天回来了再挖出来日子照常过,也不至于受穷。又喊安平去韩家村儿走一趟,快去快回给穗儿的娘家报个信儿,让他们也早作防备,既然知道了要打仗不能不给亲家提个醒儿,他们要是愿意的话一起跑也好,还能多些人帮忙照看这一家子的老小。
穗儿听说要让安平去自己娘家报信儿,心里七上八下的不安起来,她娘认得安平是那天相亲的人,十年才是自己男人的实情这回怕是瞒不住了。穗儿也明白在大灾大难面前,哪里还顾得上圆这个谎呢,全家人能平平安安的活着才是要紧的。但心里还是难免猫抓狗挠一般的不落定,于是想去嘱咐安平几句,却被婆婆拦住了。
“穗儿你让安平快去吧,那事儿要是瞒不住也不必再瞒着了,都到了这个时候了命要紧。再说安平也不傻,不会乱说话的,等你爹娘来了,我当面和他们说。”婆婆总是能看透穗儿的心思,喊住了打算拦着安平的穗儿。
十九 灾祸人难违
安平紧赶慢赶晚半晌儿的时候到了穗儿的娘家,毛豆来开门却不认识他,安平忙说要找亲家母,毛豆这才明白是姐姐婆家来的人。看来人急匆匆的像是有事儿,毛豆以为是穗儿出了什么事儿,赶忙带着安平上屋里去找爹娘。
一进屋穗儿她娘就认出来了,又惊又喜,“这不是姑爷嘛,怎么这个时候来了?自己来的?穗儿没跟着回来?”
一听是姑爷,太爷爷连忙招呼安平坐,喊毛豆去叫大葵两口子来见姑爷。
安平却打断话头儿,说明自己来意:日本人马上要打过来了,杨家老太太决定往西边逃难去,不放心亲家让自己来给报信儿,叫太爷爷一家早作打算。
一番话把韩家上下都给说愣了,既震惊于要打仗的消息,还有安平这话里有话的感觉也让人觉得怪怪的,只是一时太过惊讶而品不出安平的话到底哪里不对劲儿。
在安平的提醒下,一家人缓过神儿来,商量怎么应对,再没有精神细想安平说的话有什么别扭的地方。可毛豆却是留了心眼儿了:这人怎么看也不像个憨傻的,成亲那天为什么自己不来迎亲?既然是姑爷,为什么管杨家老太太不叫娘呢?
虽说自己有所猜疑,但是毛豆也懂得比起他送来的信儿,这点儿疑心根本不重要了,于是也没向爹娘和哥哥嫂子提,只等着爹娘做决定。
大葵和毛豆陪着安平吃些东西,太爷爷太奶奶老两口和大葵媳妇儿商量怎么打算。合计来合计去还是决定他们一家先不走:一是二粱没消息,若是他回来家里不能没人;二是今年刚置了几亩自己家的地,才种上的庄稼实在舍不得撂了;三是大葵媳妇儿也刚怀了孩子,没法儿跑。。。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151694/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151694.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下))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闹腾自己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