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也必须学会和不懂我们的人相处、分享故事和心情。
毕业以后,接下来工作中大多数的时间都是与不那么知音的人共度的。纵然我能优秀到众人瞻仰谦诚以待,却难以找到人分享简单的快乐情趣忧虑弱智,也是一种失落。
社团会给不同的人一个统一的目标去努力,去经历,去成长,去分享回忆,是非常美好的一件事。累积人脉是一个功利的结果,但这其实是共同经验分享回忆的附属赠礼。
大家疑惑这一个问题,我猜测是两边都想经历、而两边都不想放弃,希望不要走错路。但我的建议是:不用那么小心翼翼地寻找那条最正确的路,听从直觉好了。你爱好学术,去钻研吧,闲下来也大大方方和学渣们好好玩玩疯疯吃点麻辣香锅放空一下;你爱组织活动,就去参加社团吧,不要逃课,不要无视作业,咱不当学霸,也不以此借口逃避学习的压力和瓶颈。
其实在大学的前两年,我是特别投入在自己的奋斗事业上,忽视了许多原本可以一辈子回味的与同僚共筑的回忆。不同阶段经历曾以不同形式偏执过,也傲娇过,也脆弱过,每一段经历的收获和教训才成就了今天的想法和态度。
所以,大可随性一点,只要懂得承担、自省,青春容得下你犯错。
本人大二的时候,在一所即将跨进重本线的大学读书。
昨晚去一教找了间空教室自习(七点钟)。半个钟之后,一群人嘻嘻哈哈的进来,走到教室后面直接进行他们的社团讨论(以一个完全不顾及我的存在的音量)
又一小会之后,一个同学进来问我是不是在自习。我说是。他随后招呼了他的小伙伴们进来就在我旁边的地方开始他们的社团会议。(没错就是我旁边)
为什么一个教室会挤着两个社团。那是因为这栋教学楼已经没有其他的空教室了。都是社团活动我收书走人。去遥远的图书馆。
我会在想,他们这些年轻人知不知道他们现在所做的事究竟为了什么。或许他们会告诉我有些事情根本不需要理由。
我是时常会停下来想什么是大学,当代大学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现在选大学选专业很多都是冲着就业去的,什么学校什么专业就业率高,容易找工作,就选哪个,可是,可是!如果只是为了工作,为什么不选择职校,有一门手艺在身呢。我读大学,我读会计也是为了以后工作,没有兴趣可言。但是,我上课,大一上什么课?马.克思(跟我有个屁关系啊),思想品德修养(有病吧?),计算机(el……),高数(会计用得着吗?)……如果只是为了工作,那么上这些课就是傻逼了。哦,那好,上大学上这些课有什么用。
我觉得是为了锻炼一种能力,一种思考的能力。我心目中的大学,是一个培养个人思辩能力的地方。现在的大学生做事不经过大脑的有很多很多。空间朋友圈转发各种深井冰《***一定要看》《为了***一定要转》《你所不知道的***,太可怕了》《看到第五条我果断转了》,为什么我有这些没脑子的朋友,想问题只是凭感觉,一两句煽情的话就信以为真了。呵呵呵。
有点远了,回到原题,人际关系重要还是学习重要?首先假设这里的人际关系是指不是必需品而是为了拓展人脉开阔见识等等目的的人际关系。然后,一句话。学习重要
人际关系为了开拓人脉?
帅哥,我只是跟你打了四年招呼,外加两桌啤酒而已,你想找我干嘛?
开阔见识?
知乎有个很出名的问题——为什么有些人好像什么都知道但是在生活中一事无成?这个问题归根结底就是价值观取向的问题,也就等于问——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但是本题里面的趋势明显是想知道人际关系与知识换取利益的效率问题。所以开阔视野让自己有获得知识的快感的人继续意淫也无妨。
至于有人说人际关系是很重要的,能有很长久甚至几十年的交情。可能他读大学的年代有点远了吧。我所见到的交友都带有隐藏的很强的利益性。除了住在一起的,交友更多是为了以后的利益,如果眼前的人是个普通人,没有人会想主动认识他的,你会想在一个l普通人的身上开阔见识吗?大牛的周围总是有一群大神。
我想说一说题外话。我觉得当今觉得开拓人际关系很重要,甚至比学习重要的是一种浮躁的心理。普遍于整个社会的一种浮躁,不再注重于提高自身的素质,而追求自身以外的力量。像我刚刚看了一个关于国辩赛能否重办的问题,里面提到没有国家的撑腰,把国辩赛这个节目放下去和其他节目拼收视率,结果是惨不忍睹的,国内收视率最高的也莫过于某水果台的节目了。家里弟妹们在看的时候我也会觉得现在年轻人怎么了,这种毫无营养的节目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很煞.笔啊。可能这就是浮于这个社会一种浮躁的细节体现吧。
第一次作答,毫无经验,偏激片面之处,欢迎指出探讨。离题自言自语之处,请见谅
大学里,学习并不只限于提高自己的姿势水平,学习【如何正确的与人沟通交流】也很重要。
不要把“人际关系”狭隘的理解为“膜拜”“虚伪”啊。人与人之间总会产生交集,如何与其他人和谐相处也是“人际交往”的一种。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150899/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150899.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三百一十章 学习2)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上帝指使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