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真很生气,却又不好发作,只好小声地抽泣。
火化后准备第二天早晨回老家。文康再次和老家联系,请他的同学帮忙,联络的怎样了,同学说安葬在他们那里的陵园墓位都帮他订好,只要回来交下钱就可以了,文康表示感谢
拿到骨灰盒,捧在手里,文康的心象针一样的刺,欲哭无泪,所有的往事,象放电影一样,在大脑中展现,文贵的音容笑貌鲜活地出现在面前,他一夜都没睡着
第二天和部队的兵一起回到老家,所有的亲戚都来了,还是一些朋友和同事,他们的心情是沉重的,但是整个葬礼依然办得一般,并不气派。
一是仓促,时间上没安排好,从文贵火化到安葬,几乎马不停蹄,根本没有请人预备好。
二是文康没有心思大操大办,他心力疲惫,人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
三是没有那种气氛,亲戚们虽然很悲痛,只有文真和小惠哭得最伤心。
这让文真和小惠都不满意,对文康办理的丧事有意见,她们私下里说:“文贵安葬费5万元,还有那么多赔偿,为什么不能办得漂亮些呢”
“文贵为家里作出了那么多贡献,人那么好,死了不能让他风光些吗”
但是她们把这些怨气都放进了心里她们好象对文康都有一种畏惧感,再加上他受了如此的打击,不想再刺激他
革命烈士陵园庄严肃穆,走进高高的门楼,松树挺拔,柏枝青翠,北靠青山,群峦起伏,一片葱珑。文贵的墓紧靠着烈士墓,也都是军人的墓,这是文康请同事特意安排的,墓比较贵,一万二千多元。花岗岩闪着冰冷的光,一座座、一排排、一层层,非常的壮观。
文康想:文贵不会寂寞了吧!什么都简,唯有这没有简。文真他们对此还是较满意的,亲戚朋友也很敬仰,对于酒席和一些乡村俗套简陋点,也就不太计较了。
文贵安葬后,部队来的兵先走了,过了几天,文康把事情都处理完毕。他还要准备去部队,因为文贵的保险钱还没拿到,文康要验收一下,另外部队里的几十万元钱也可以拿到了。
民政局的钱,还要办些手续,文真还需要签字,必须一同前往,她签好后,就可以回去了。
他们这次没叫老余上来,因为有些事己经不需要他帮忙了。都是文康独立完成。
他们坐上火车,又开始踏上征途,来到了部队,兄妹俩又去找领导,一切都很顺利。
第二天文真签了字,部队里的钱和保险的钱文康很快拿到了。这样加起来有一百多万元。兄妹俩商量:文贵生前的卡上只有两万元,肯定不止;但也不会太多,可能在小惠那,本来上来决定再查一查,鉴于他和女朋友感情,也就不追究了,他们共同买的东西准备结婚的,让她拿去吧!
一切办好后,文真急等着回家,文康要给路费钱,她都没要,她不想要文康的钱,她也不缺钱,她只要哥好好的就行了……。
文康心里明白,他说:“你先走,回去跟母亲说,我还要留几天,办理剩余的事情,办好了,就回去……。”文真点点头,匆匆走了。
文康一个人留下来,文贵没有评到烈士,程序相对简单些。只是民政局的钱,文康按要求把手续办好,部队里还要把材料送到地方上去,文康回去办理,到时在地方拿钱。
文康表示理解,一切安排妥当,又是几天工夫,文康告别了部队和领导,匆忙地赶到母亲那里。
江南的秋天依然绿树葱珑,经过一天一夜的奔波,文康终于回到了家。
母亲的病情稍微有些好转,但是整个人显得很瘦弱,面色蜡黄,人打不起精神
文康回来,她更是眼泪汪汪,向文康问个明白事实上文真己和她说过了,她还是不清楚,甚至认为这一切都不是真的,文康又和她说了一遍。有文康的安抚,母亲的心情似乎又好些
小妹又赶了回来,文康又说了一通,安置好母亲和小妹开始办他的正事,他要到村委打证明,还要到镇民政局签字,然后到送到市民政局办理手续
乡下事情还是好办的,他去打证明的时候,会计办理要书记签字,大队书记正好回来,当了解文贵牺牲情况后,深表同情,一切手续都是合法的,他一一签过,非常的顺利
镇民政局也很好,热情地接待了他,泡了一杯茶,让他等待,并且说手续办好后,报到市里批下来,将来养老金还是要到镇上去拿,文康点了点头,表示知道了。
到了市里,办事还是比较仔细,要部队出具的证明,和具体钱的帐细表,和部队下来的文件一点点对照,文康己经办好,把材料都给了他们
主任又告诉文康,国家规定:对家庭丧失劳动力的,还有一份补助,可以拿到一千多元钱一个月,你也可以争取,我们可以帮你办一下
文康点点头,表示感谢,办好后,请他们吃饭,他们拒绝了
文康觉得地方上的干部和部队的干部办事效率同样高,对主任深表谢意
主任说:“不用谢,都是应该的”
主任告诉文康,拿钱还要一个过程,让他回去等,一切弄好了,打电话联系他
文康说:“好的”
(本章完)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144576/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144576.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30章 无奈拔管)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金山神农百草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