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按Ctrl+D收藏本站!我的书架

明末好国舅- 60、大明败于奸细(2/2)

文/泉释一切
明末好国舅 | 本章字数:1159  | 明末好国舅txt下载 | 明末好国舅手机阅读
推荐阅读:乱世摄政王三国之吕布天下谍影:命令与征服吃货唐朝玄德忍校教师,我教书就能变强地狱征兵抗战飞虎营小兵绿萝休掉妖孽夫君:女人,你敢不要我大唐超级奶爸内驻马太行侧
甚至有一些史书资料可以帮他,但这些东西,对于这时代人来说,说是外挂没错,但放在如今辽东局势里,就算他是穿越者,也没有多少效果。

原因很简单,辽东的事情不是张璟按着历史推演,就能果断安排策略的,这其中,除了他对于辽东战局里,大明和建奴的军事实力对比的情报获得较少,最主要的依旧是建奴藏在大明文武中的奸细。

没错,就是这些奸细,别以为他们微不足道,但是大明无论是在萨尔浒的大败,还是这次辽河以东全境失陷的大败,就是败在这些奸细手中。

因为他们把大明的军事情报,明军的兵力部署,战术安排,事无巨细,源源不断的送到建奴手里,让建奴可以毫无后顾之忧的安排对明军的攻势。

而反观明军,却是两眼一抹黑,等到建奴偷袭,打到面前时,才知道敌人动向,就这样,明军即使实力再强,但又怎么可能不败?

想想看,萨尔浒之战时,努尔哈赤若非是知道明军所有部署,又怎么敢说出“任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大话呢?

他是吃定了明军有战车和步卒的拖累,根本不可能有他所有的速度优势,才敢这么玩得。

再加上努尔哈赤本就是原本辽东名将李成梁的家奴,深悉明军的战法,把明军领先于世界的车阵结合的火器战术弱点无限放大了,也不会让明军败得那么惨。

这次辽河以东,大明全境失陷,同样也是这样,建奴对于辽东渗透到位,再放大明军的战术弱势,自然大胜,中间也就是出了浑河之战的意外,但这很大程度上,也只是建奴第一次遇上川兵和浙兵,不熟悉他们的战术而已。

总的来说,并非明军不善战,实在是建奴的情报工作做得太到位了,庞然大物的明军,纵然身为大象,但早晚也会被完全知道其弱点的建奴蚂蚁,给慢慢熬爬下的。

后世的抗日战争就说明了这一点,虽然日军军事实力高于中国军队太多,但中国军队在前期也不应该败得那么惨,初期两军大战役的战损比,都是一次又一次的让人绝望。

这其中,除了日军武器装备、兵员素养、战术策略更高一筹外,日本人对于中国从下到下,无孔不入的渗透,也是最重要的原因。

没有那些汉奸卖国贼的情报输送,中国在那几次大战役,也不会败得这么惨烈。

当然,后来的天朝和国府内战,也更能说明奸细的重要性。

抛却民心因素,在军事上,天朝初期其实就像建奴,对于庞然大物的国府,天朝的情报人员早就把国府上下都渗透了,国府和明军一样,就算再怎么集合军队,武器装备、粮草物资再怎么比天朝厉害,最终几大战役,都是无一败北,情报早被人摸透了,能赢才有鬼呢?

张璟就是知道这些,才不敢说什么几年平辽,我有对付建奴的良策这些吹牛皮的话。

不把建奴的奸细问题解决,哪怕他如今心里最看好的熊廷弼再有本事,就算没有后来经抚不和,王化贞和他内斗,让他不能掌控辽东的因素在,熊廷弼即使在辽东掌权独大,估计也很难对付得了努尔哈赤。

这也是张璟,刚才没有立即向朱由校推荐熊廷弼的原因,当然,张璟不知道的是,朱由校因为他的言语,比历史上提前起复熊廷弼了。


状态提示: 60、大明败于奸细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快捷键←)上一页:60、大明败于奸细(2/2) 返回《明末好国舅》目录下一章:61、浑河血战的启示(快捷键→)

推荐阅读大唐:长乐请自重,我是你姐夫寒门风骨从嬴政开始:历代皇帝陆续降临红楼:开局加载嫪毐模板三国:幽燕铁骑踏天下南宋之帝王大业最强大唐之席卷天下烟冥望阡陌三国:重生为阿斗,开局扶刘备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开局成为诸葛亮师弟汉末逆流(三国杀之成王败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