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好,看着眼前这些坐山观虎斗的诸国将领,项羽心情不错,没有发怒,反倒客气地请他们起身就座。项羽心里明白,打了一场胜仗,距推翻暴秦的目标还很远。他现在需要统领各诸侯国的军队,一起向西进发,消灭所有秦军,一直打到咸阳。
诸侯国的将领看到项羽满脸笑容,客气地让座,毫无杀意,真恨不得再给他磕几个响头,以表达自己的一片诚意和忠心。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没什么说的了,项羽发话,他们唯有点头称是的份了。轮到他们表态,没有一个人敢提出异议,都表示坚决服从项羽大将军的统一指挥,誓把秦军全部消灭光。
一支反秦联军组成了,首领自然就是项羽。
当时章邯在定陶击败项梁的楚军后,举兵向赵国进攻,因为那个时候赵国、齐国和燕国已纷纷拥立国君,宣布复国。章邯率军攻赵,便是要把刚刚复国的那几个小国再收复。秦军的另一路由王离率领的主力也在河北一带作战。两支军队合力围剿,收复那几个小国不在话下。
楚怀王熊心认为秦军主力远在北方作战,关中一定空虚无备。决定一路由宋义为上将军,率主力北上抗秦,取胜后向西直捣咸阳,一路由刘邦率偏师,向西直攻关中。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分散秦军精力,一方面可以减轻其它几国的压力,另一方面又可以扩大抗秦战果。应该说在当时的情况下,这样的部署是得当的。之所以派刘邦率偏师西进,是因为刘邦年长,为人厚道,不至于大量屠城。至于项羽,年纪青、经验不足而且为人暴躁,恐怕造成不良后果,遭到天下百姓的怨恨。为了激励将领的士气,楚怀王还宣布了一条政策,即:“先入关者为王。”当然是当关中的王了。
刘邦在西进的过程中,虽然比较顺利,但他率领的队伍毕竟不到一万人马,碰到坚固的城池打不下来,也只好绕开走。目标自然是咸阳,不管怎么说都要想法早日到达咸阳。
一天,刘邦率军开到中原重镇陈留(今河南省开封县东南)城外驻扎。陈留是秦国政府在中原一个后勤补给的重要城池,有秦军严密防守。刘邦率军驻扎城外后,一面让人试探城中的防卫情况,一面派人寻找熟悉陈留地形及能够为攻取陈留出谋划策的贤士豪杰。
在陈县高阳,有一位名叫郦食其的人,年约六十余岁,从小喜欢读书,但家境贫寒缺吃少穿。直到年老时才谋得一个小官,但大家都看不起他,也不愿用他。久而久之,郦食其成了一个行为放荡不羁,形骸影秽的狂生。陈胜起义后,有义军从高阳经过,但郦食其却没有去参加。因为他听说陈胜这个人气量狭小,不能容人,做事刚愎自用,不虚心听取建议。所以他反而躲得远远的,不去主动接近义军。当刘邦到达陈留郊外时,郦食其坐不住了,从他得到的消息中,他知道刘邦这个人还挺大度,喜欢听取别人的意见,而且经常采纳。这次刘邦驻军陈留郊外,分明是准备攻打陈留,郦食其觉得机会来了,他主动到义军的驻地求见刘邦。
刘邦正在洗脚,并让两个女人为他搓脚,这时有人通报一个叫郦生的老头儿求见。
郦食其进来后见到刘邦正在洗脚,毫无停止的意思,就觉得自己受到了莫大的侮辱。所以见到刘邦,只作了一个长揖,并未跪拜。
刘邦见进来的老头穿戴一副儒生模样,心里就没好气。刘邦没有什么文化和道德修养,憎恨儒家那一套,所以见这个老儒生进来,根本就没有把他放在眼里,继续享受着美女对其的足部按摩。
郦食其已听人说过,刘邦不喜欢儒生,而且常常当众戏弄儒生。曾经把前来拜访的儒生头上的儒冠摘下来往里面撒尿,还对一些儒生破口大骂。可是,今天的这种场面还是令郦食其十分尴尬,但既然来了,就得把话说出来。郦食其顿了顿说:“将军是准备帮助秦朝攻打诸侯呢?还是想率领诸侯攻灭暴秦呢?”
刘邦一听,觉得自己受到了这位老儒生的侮辱,气不打一处来,朝他吼道:“竖儒,天下百姓饱受暴秦之苦,怨声载道,纷纷起来反抗,你怎么敢说我帮助秦朝消灭义军呢?”
郦食其淡淡地笑了笑说:“你既然下决心向西挺进消灭暴秦,就要有诚意待客纳贤。可看你现在的样子,这样接见一位比你年长的老者,合适吗?”
刘邦有一个长处,知错就改,立竿见影。他自知自己怠慢了来访者,连忙停止洗脚,呵退美女,整好衣容,请郦食其到上座并向他道歉。
郦食其见刘邦放下架子,就毫不客气地在上座坐下,开始对刘邦滔滔不绝地大讲一通。他本来就能言善辩,精通时务,一辈子研究历史,对政事关心。此时见刘邦听得入迷,便口若悬河地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131123/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131123.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335章 好计好计)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水豪一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