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按Ctrl+D收藏本站!我的书架

铁血兵戈- 第三百六十五章 藩镇之争(1)(2/2)

文/风中的失落
铁血兵戈 | 本章字数:1163  | 铁血兵戈txt下载 | 铁血兵戈手机阅读
推荐阅读:回到过去当先生嫡女猖狂天道狼行大宁国师三国之青州北洋之华夏帝国王冠边上的几何币谋将三国这个罪人有点神最强军魂末世君王老公再爱我一次

“于阁老的建议,情理上是说得通的,不过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北方的藩镇,可谓是独立多年,很长时间都不服从朝廷号令,各自为政,就是地方上的皇帝,在他们看来,归顺朝廷不过是应对之策,骨子里是不会听从朝廷号令的,虽说大军厮杀,百姓一定会遭殃,可有些厮杀必须要进行,任何时候,实力才是真正让藩镇屈服和灭亡的唯一手段。”

辩论很快开始,因为皇上先前的话语,谁都是要提出自身的建议。

太子太傅、中书令郑从谠,太子少傅、礼部尚书崔慎,太子少保、御史大夫、寿王李杰由等人,赞成刘允章和于承惠的意见,认为征伐和招抚同时进行,两者之间不存在孰轻孰重的区别。

太子少师、吏部尚书钱士渠赞成征伐围剿为主。

最终需要表态的就是崔安潜了。

这个时候,崔安潜看着皇上,慢慢开口了。

“皇上,臣赞同征伐和招抚并重,还请皇上示下。”

李儒沛看着众人,政事堂讨论的意见,是招抚和征伐并重,还好他参加了这次的讨论,他是赞成围剿征伐为主的,不过也要说出具体的原因。

“政事堂的意见,以征伐和招抚并重,朕且不说其他,政事堂能够充分讨论,这就很好,朕希望诸位今后也要坚持,绝不能够形成一言堂的局面,有什么意见全部都要说出来,而且需要说明理由,这样才能够让其他人心服口服。”

“朕的意见,是赞成征伐围剿为主的,而且在征伐的初始阶段,绝不要采用什么招抚的策略,接下来朕就要分析其中的利弊了。”

“杜绝了招抚的策略,最大的弊端,不是百姓遭遇涂炭,南方的诸多情况,你们都是知道的,百姓暂时遭遇困苦,与长时间遭受痛楚,两者比较,利弊很清楚,也许征伐期间,百姓流离失所,为生活所困,可一旦征伐结束,百姓能够很快回到家园,开始稳定的生活,不再担心遭受波折,可谓是一劳永逸。”

“最大的问题,是藩镇之间的抱团联合,既然归顺没有希望了,那索性就鱼死网破,这样会令征伐更加的残酷,造成的伤亡和损失更大,这才是最为主要的问题。”

“可有一点你们必须记住,那就是利弊之大小的对比,高阁老说的很好,北方藩镇,在地方上就是土皇帝,节度使的职位,父死子承,或者是兄弟之间的传承,骨子里不会听从朝廷的号令,而且他们就算是归顺,也会提出这等那等的条件,什么保留爵位,保留军队等等,一旦这些条件得不到满足,他们就不会真正的归顺。”

“朕在西藏道和陇右道采取的措施,你们都是知晓的,从目前情况来看,无疑是最好的策略,西藏道和陇右道彻底稳定下来,只要关注民生,这样的稳定就能够持续下去,凡在北方藩镇的身上,这个道理是一样的。”

“朕之所以推迟征伐藩镇,就是想着朝廷彻底稳定下来,集聚了足够的实力,如此才能够一鼓作气的剿灭藩镇,朕早已经下旨,北方只有关内道、河东道、河南道、河北道,至于突厥占领的地方,恢复安南都护府,说起来最多五个节度使的职位,北方这么多的节度使,朕任命谁好啊,况且朕岂会让他们出任节度使。”

。。。

征伐藩镇的策略,很快统一。


状态提示: 第三百六十五章 藩镇之争(1)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快捷键←)上一页:第三百六十五章 藩镇之争(1)(2/2) 返回《铁血兵戈》目录下一章:第三百六十六章 藩镇之争(2)(快捷键→)

推荐阅读大唐:长乐请自重,我是你姐夫寒门风骨从嬴政开始:历代皇帝陆续降临红楼:开局加载嫪毐模板三国:幽燕铁骑踏天下南宋之帝王大业最强大唐之席卷天下烟冥望阡陌三国:重生为阿斗,开局扶刘备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开局成为诸葛亮师弟汉末逆流(三国杀之成王败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