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
蒲城县属温暖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全年多东北风,次为西南风。春温,夏热,秋凉,冬寒,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偏少。多年平均气温13.2c,降水量541.7毫米,日照2282.4小时,无霜期219天。
自然资源编辑土地资源
蒲城土地总面积在明清及民国时期大约为2000平方公里,地广人稀,人均占有耕地较多。明洪武年间有耕地99.7万亩,人均占有31亩多;嘉靖年间耕地为99.6万亩,人均11.9亩;崇祯年间耕地扩大到177.9万亩,人均14.8亩;清康熙五年(1666),耕地166.5万亩,人均14.4亩;光绪三十四年(1908),耕地175.3万亩,人均12.3亩。到民国时期,耕地面积维持在167万亩左右,28年(1939)人均9.7亩,36年(1947)人均8.4亩。新中国成立后,经几次区域调整,1979年前为1766平方公里;1980年1月将广阳、阿庄、肖家堡、高楼河4社划入铜川市后,面积为平方公里,合237.5万亩。1949年耕地面积为162.9万亩,人均6.3亩。在1954年以前,耕地面积曾增加到203万亩以上,但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建设事业的发展,到1955年以后,耕地面积基本是下降趋势,人均占有耕地面积相应逐年减少。到1960年耕地减至192.5万亩,人均4.8亩;1970年耕地194.4万亩,人均3.5亩;1980年耕地174.6万亩,人均2.9亩;1990年耕地168.2万亩,人均2.5亩。可见在控制人口增长的同时,必须合理开发利用土地,珍惜土地。
蒲城县1981年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届四次会议,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我国的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定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后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87年,陕西省颁布了《土地管理实施办法》,中共陕西省委、省政府确定每年11月为“土地管理法宣传月”,11月1日为“土地警钟日”。
植物资源
据1984年调查,蒲城县境内常见野生草木近170种。除少数无用外,可利用者分类如下:可供药用的用量较大的有:山楂、泽泻、川续断、罗布麻、远志、牛蒡、紫花地丁、苦参、苦菜、连翘(地壳)、地瓜儿苗、委陵菜、黄芩、柴胡、狭叶柴胡、车前、荆条等。还未被医药部门采集而民间少量利用的有硬质早熟禾(刷子眉眉、铁丝草)、狗牙根(秀山草)、荩草、胡枝子、美里胡枝子、披针叶黄花(野决明)、毛杭子稍、杭子葙(萃骨梢)、白刺花(狼牙刺)、膜荚黄芪(猪尿泡)、扁茎黄芪、乌棘、铁扫帚、鸡眼草、野大豆(野菀豆、野黑豆)、花苜蓿、截叶铁扫帚、木氏栏(油葫芦草)、硬毛棘豆(马牙草)、牛尾蒿、牡蒿、毛莲菜、鬼针草、旋覆花、打碗花、大刺儿豆(马刺蓟)、凤毛菊、飞廉、火绒草、苍耳子、大翻白草、灰枸子、欧李(山梅子)、香青兰、百里香、野薄荷(艾蒿)、香茶菜、茴茴蒜、大火草(野棉花)、黄花铁线莲、水葫芦苗、芜花(洋洋花)、水苦、猪眼草、铁苋菜、地构叶、皱叶酸模(卞塔叶子)、齿果酸模(土大黄)、酸模叶蓼(甜甘草)、蝇子草(染蝇子花)、尼泊尔志鹳草、鼠掌志鹳草、太阳花、水芹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125403/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125403.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四百三十七章 小路)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八月寒风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