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石咏私心里,也盼着中华的计时法,也能有朝一日如西式的一样,更准确更精密些,势必能推动国人办事的效率。
“茂行说得在理,我这里记下了。”十三阿哥倒真是很认真,取了纸笔,匆匆在纸上写了一行字。
几个人又坐在一处,天马行空地各自设想了一番。石咏还建议了现在是生产自鸣钟,等自鸣钟普及了就生产装饰精美的怀表,等人们都习惯使用计时器之后,再让他们掏腰包买能轻松携带计时器,这样就可以赚两回钱。
他这个主意惹得旁人大笑,都赞石咏的确有做“奸商”的潜质。唯独石崇这会儿非常安静,估计正在暗自琢磨“计时器”、“自鸣钟”是什么东西,与他那西晋时候的“滴漏”、“日晷”都有什么不同。
薛蟠则非常大方地让出他薛家一位专门跑蒙古商道的管事,这人与不少蒙古行商有往来,对与蒙古人做生意非常了解。至于其他账房什么的,薛家更是大包大揽,不在话下。
末了,倒是贾琏小心翼翼地向十三阿哥开口:“十三爷,这桩生意,最后还少不了要十三爷出面,帮着宣扬一回。”
贾琏这人,不像薛蟠那样,自幼深谙经商之道,也不像石咏那样,算是半个搞技术的出身,但贾琏有一桩好处,能够设身处地,思虑比较周到。
贾琏的想法是:这自鸣钟做出来,走礼却不大合适,谁家愿意“送钟”呢?让各家各户主动买才是最好。所以,要让京中大户、蒙古王公心甘情愿地自掏腰包,且得有人“以身作则”才行。
作者有话要说:1本段引自原著第二十六回,原本是程日兴送给薛蟠的寿礼。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123338/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123338.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103、第103章)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安静的九乔谢谢您的支持!!